每次去菜市場看到漂亮的高麗菜,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動手種種看?說真的,自己種的高麗菜那股鮮甜脆度,跟外面買的真的不太一樣!不過啊,種高麗菜可不是把種子隨便丟土裡就能成功。我自己也是繳了不少學費,失敗過好幾次(爛根、蟲咬得一塌糊塗都有啦),才慢慢摸出在台灣種好高麗菜的門道。這篇就是要跟你分享從選種子開始,一直到收成、保存的完整高麗菜種植過程,全是實戰心得,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空話。
為什麼要自己種?除了吃得安心、享受那種成就感,台灣天氣變化大,有時市場價格波動也大,自己種一點,心裡踏實很多。
種植前準備:選對品種和時機就成功一半
種高麗菜第一步,不是急著買種子,而是搞清楚「你要在什麼時候種」以及「種哪一種」。台灣氣候南北差異大,品種季節性又強,選錯就等著看它開花不結球吧(我自己就幹過這種傻事)。
台灣常見高麗菜品種怎麼選?
市面上高麗菜種子琳瑯滿目,別被照片騙了。台灣主流就幾種,特性差很多:
| 品種名稱 | 最適合種植季節 | 特點 | 生長期 | 誰適合種? |
|---|---|---|---|---|
| 初秋 | 秋季(9-11月) | 球型扁圓,適應性廣,口感脆甜,最常見 | 約70-80天 | 推薦新手首選!成功率較高 |
| 盛夏 (耐熱品種) | 春末至夏季(4-7月) | 較耐高溫,球型較鬆,風味略淡 | 約65-75天 | 夏天想挑戰者必備 |
| 雪翠 | 冷涼季節(11-2月) | 葉色深綠偏藍,結球緊實,甜度高 | 約80-90天 | 追求高品質者,較怕熱 |
| 台農1號 (平地紫高麗) | 秋季至初春 | 外葉綠,內葉紫紅色,花青素高 | 約75-85天 | 想種特別顏色,營養價值高 |
重點提醒:如果你在北台灣(像基隆、台北),秋冬濕冷,選初秋或雪翠比較保險;中南部(像台中、高雄)冬天溫暖,上述品種都可以試,夏天則只能挑戰耐熱品種。包裝上的說明很重要,一定要看它寫的適合溫度範圍。
台灣高麗菜種植黃金時間點
種得太早太晚都不行。高麗菜最怕連續高溫(超過28度)和超低溫(長期低於10度)。這是我多年觀察的建議:
- 北部(宜蘭、台北、桃園): 最佳是9月中下旬到11月播種,讓它在秋涼到初冬長大。春天種風險高,容易抽苔(開花)。
- 中部(苗栗、台中、彰化): 彈性較大,9月底到12月初,甚至2月下旬到3月初(避開最冷)都可以試試看。
- 南部(嘉義、台南、高雄、屏東): 主力在10月到隔年1月。夏天?除非你用網室+耐熱種,不然真的辛苦。
簡單記:避開颱風季和盛夏酷暑就對了。中秋節過後通常是個好起點。
土地與陽光:沒這個就免談
高麗菜很需要陽光!每天至少要有6小時全日照。我家陽台只有半日照,種出來的球就是小一號,葉子也攤開不包心。地點選好再來談其他。
土壤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它喜歡:
- 排水超級好: 積水必爛根。如果土很黏,一定要混粗沙、稻殼或很多腐熟的有機質(堆肥)改善。
- 酸鹼適中: pH值最好在6.0-6.8之間。台灣很多地方土偏酸(尤其雨多區),種之前可以去農改場或農會買簡易試紙測一下。太酸(低於5.5)就灑一點石灰粉調整。
- 夠肥: 種之前兩週,把基肥(後面會講)拌進土裡,讓它先融合。
如果你只有盆栽空間,容器深度至少要25公分以上(越大越好),排水孔一定要夠多。
實戰開始:高麗菜種植步驟分解
東西準備好,終於可以動手了!高麗菜種植通常從育苗開始,成功率比直接播種高。
第一步:育苗(約3-4週)
- 育苗盤/盆: 用128格穴盤或小育苗盆(直徑5-7公分)。別貪心擠在一起。
- 介質: 買現成的「蔬菜育苗專用土」最方便,鬆散又乾淨不易生病。
- 播種: 每穴放1-2粒種子,深度約0.5公分。輕輕蓋土,噴水保持濕潤(別用沖的!種子會跑掉)。
- 環境: 放在光線明亮但不曬的地方(如窗邊或遮蔭網下),保持溫暖(約20-25度)。夏天育苗要找涼爽通風處。大約5-10天發芽。
- 管理: 土表微乾就澆水。等長出2-3片本葉後,如果一穴有兩株,剪掉較弱的一株(別硬拔,傷根)。期間可以噴灑淡淡的液態肥(如海藻精,稀釋1000倍)。
失敗經驗談:我曾經偷懶用菜園土育苗,結果小苗得猝倒病死光光。育苗土真的不能省!
第二步:移植定植(關鍵步驟!)
等小苗長到4-6片本葉,健壯矮胖(約15-20公分高),根系長滿盆(從底部洞孔看得到白根),就可以搬家了!
- 挑日子: 選陰天或晴天的傍晚移植,避開大太陽和強風。移植前幾小時先澆濕苗。
- 挖穴: 在田裡或大盆中挖比育苗盆稍大的洞。
- 株距: 這超重要!太擠會長不大。初秋、雪翠這類中型種:45-50公分;耐熱品種或小型種:35-40公分。行距也抓約50-60公分方便走動管理。
- 定植: 輕輕將苗連根團倒出(別硬拉莖),放入穴中,深度以原本土團表面與地面齊平或略高一點點為準(太深易爛)。周圍輕壓土壤固定,立刻澆透水(定根水)。
移植後頭幾天苗會有點垂頭喪氣是正常的,保持土壤濕潤(但別積水),通常3-5天就精神起來了。
種下去那一刻,真的有種希望滿滿的感覺呢。
第三步:日常水肥管理(好吃關鍵)
高麗菜是吃肥喝水的傢伙,管理不好就長得慢或口感差。
- 澆水:
- 原則:土表乾了再澆透。別沒事就澆一點,淺根易爛。
- 時間:清晨最好。避免中午高溫或晚上澆水(易生病)。
- 重點期:結球開始後需水多,但也不能過濕!觀察葉子,中午輕微萎凋是正常,如果到傍晚還垂垂的,就是缺水了。
慘痛教訓:有一次我出差幾天,請家人幫忙澆水,結果他天天澆一點,回來發現好幾株根部發黑爛掉... 寧可稍微乾一點。
高麗菜種植各階段施肥指南
| 生長階段 | 施肥目標 | 肥料種類與用法建議 | 頻率 | 注意事項 |
|---|---|---|---|---|
| 基肥 (種植前2週) | 打好基礎,提供緩效養分 | 腐熟堆肥 (雞糞、牛糞等) + 有機質肥料 (如台肥5號有機質肥料) + 過磷酸鈣 (補充磷鈣)。均勻撒施後翻入土中。 | 一次施足 | 堆肥一定要腐熟!生肥會燒根引蟲。 |
| 緩苗後 ~ 蓮座期 (移植後1-3週) |
促進根系生長,長出健壯葉片 | 高氮肥為主。如: - 台肥43號 (氮磷鉀比例21.5:5:12.5) 稀釋500倍澆灌 - 或含氮高的液態有機肥 (如魚精、豆粕液肥) 稀釋倍數依產品說明 |
每7-10天一次 | 濃度寧淡勿濃!太濃葉子會捲曲焦枯。 |
| 結球初期 ~ 中期 (開始包心時) |
促進結球緊實,兼顧葉片和球體生長 | 氮、鉀並重,適量磷。如: - 台肥39號 (高鉀複合肥 12:18:12) 稀釋500倍或沿植株旁淺溝施少量後覆土 - 或有機的草木灰 (鉀、鈣來源) 泡水取澄清液澆灌 |
每10-14天一次 | 此時需鉀量大。看到葉片開始向內彎曲就要注意。 |
| 結球後期 (球體已明顯成形) |
促進球體充實增重,提升甜度風味 | 加強鉀肥,減少氮肥。如: - 硫酸鉀 或 草木灰水 - 或有機的糖蜜液肥 (含鉀及微量元素) 稀薄施用 |
每10-14天一次, 收成前10-14天停肥 |
氮肥過多會導致葉球鬆散、味道淡且不耐儲藏。停肥是為了讓風味更好。 |
肥料牌子很多,台肥算是台灣農友好取得也普遍的選擇(農會就買得到)。有機種植就選有機認證的肥料。重點是薄肥勤施,別一次倒一堆下去燒死它。
第四步:病蟲害防治(最頭痛的一關)
講到這個我就嘆氣。高麗菜在台灣要完全不灑藥真的很難... 蟲超愛吃!常見的敵人:
- 菜蟲(紋白蝶幼蟲): 最常見!綠色小蟲,專啃葉子,一夜之間葉子變紗網。勤勞點每天用手抓最環保有效(尤其是葉背)。數量多時可用蘇力菌(生物農藥,對人畜較安全)噴灑。
- 小菜蛾幼蟲: 體型小,鑽進嫩心或葉球內部吃,更難抓。預防重於治療,覆蓋細目紗網(32目以上)最有效。
- 蚜蟲: 聚集在嫩葉或葉背吸汁,會造成葉片捲曲。可用苦楝油或窄域油噴灑(注意濃度,大晴天別噴,易藥害)。
- 軟腐病: 高溫多濕時容易發生,植株基部或葉球爛掉發臭。重點在排水要好、避免密植、保持通風。發現病株立刻拔除銷毀。
- 黑腐病: 葉緣出現V型黃斑,漸轉黑褐色。也是潮濕易得。避免過度澆水,輪作(別連年種十字花科)。
我的個人防蟲策略(家庭種植適用):
- 物理隔離: 從苗移植後就蓋上32目防蟲網,罩到收成前(但要注意透氣,夏天太熱時掀開側邊)。成本不高,省事很多。
- 定期巡視: 每2-3天翻開葉子背面檢查,看到卵或小蟲隨手捏掉。
- 天然驅避: 間種一些有氣味的植物,像薄荷、九層塔、迷迭香、韭菜,多少有點干擾作用。
- 適度用藥(非有機): 實在擋不住,我會選用在安全採收期較短的藥劑(如賽洛寧類),嚴格按照標示稀釋倍數和安全採收期噴灑。噴藥後掛牌子提醒。
說實在,在台灣夏天想完全不靠藥種出漂亮高麗菜,真的要很有耐心和毅力。
收成與保存:享受甜美果實
辛苦照顧兩三個月,最期待就是這一刻!怎麼判斷能採收了呢?
- 看時間: 參考品種包裝上的天數(從移植起算),當作大概基準。
- 看球體: 葉球看起來飽滿緊實。用手輕輕按壓球頂和側面,感覺硬硬的、有彈性,不會軟軟凹陷。
- 看重量: 提起來沉甸甸的,很有份量感。
採收技巧:
- 選連續晴天的上午採收(露水乾後),水分少較耐放。
- 用鋒利的刀子,在靠近基部的地方平切下來。保留幾片外葉保護葉球。
- 動作輕柔,避免碰撞受傷(受傷部位易爛)。
不要貪心!結球太熟(太久不收)反而容易裂球或中心抽苔開花,口感變差。看到夠緊實就可以分批採收了。
自己種的高麗菜,現採現煮最棒!那甜味真的不一樣。
高麗菜保存方法延長賞味期
一次吃不完怎麼辦?
- 短期(1-2週): 不洗、不切!用報紙或廚房紙巾稍微包裹整顆,裝進打洞的塑膠袋或用保鮮膜鬆鬆包覆,放冰箱蔬果冷藏室(溫度約5-7度)。濕度保持很重要,太乾葉子會萎凋。
- 較長期(數週): 適合緊實度高的品種(如雪翠)。採收時多留一點莖(約5公分)。在家找一個陰涼、通風、接近0度但不結冰的地方(地下室、涼爽儲藏間),將高麗菜倒吊或單層擺放在架子上(避免擠壓),避免陽光直射。定期檢查,有腐爛立刻挑掉。
- 冷凍: 切成需要的大小(絲或片),快速汆燙(約30秒)後瀝乾放涼,分裝進冷凍密封袋。適合煮湯或熱炒,口感會變軟。
- 做泡菜: 這是消耗大量高麗菜的好方法!做成台式泡菜或韓式泡菜都不錯。
放冷藏如果外葉有點軟,剝掉就好,裡面通常還是好的。
新手常見高麗菜種植問題大解答 (Q&A)
整理一下大家種高麗菜最常遇到的狀況:
為什麼我的高麗菜葉子長很大,但遲遲不包心?
這真的很挫折!可能原因:
- 品種季節不對: 最常見!耐熱種在冷天長得慢或不包;冷涼種在熱天光長葉不包心。
- 氮肥過多: 一直給高氮肥催葉子,缺乏鉀肥刺激結球。結球期要改用高鉀肥。
- 光照不足: 每天曬不到6小時以上,能量不夠。
- 植株太擁擠: 株距不夠,空間不足無法包心。
- 水分壓力: 結球期遇到嚴重乾旱或過度澆水爛根。
高麗菜葉球裂開了怎麼辦?還能吃嗎?
裂球(爆球)很常見,特別是在結球後期。原因通常是:
- 水分忽乾忽濕: 長期乾旱後突然下大雨或大量灌水,球內細胞吸水快速膨脹撐破外葉。所以結球期澆水要均勻!
- 收穫太晚: 球體已經完全成熟飽和,再繼續長就會裂。
- 品種特性: 有些品種較易裂。
裂開的球當然還能吃!只是賣相差,也容易腐爛、遭蟲侵入。發現裂球就儘快採收,把裂開處切掉食用完好部分。
葉子上有很多白色粉末狀的東西?是生病嗎?
這很可能是粉蝨的傑作!牠們很小,聚集在葉背吸食汁液,會分泌蜜露導致植株表面油亮亮的,甚至誘發「煤煙病」(黑黑的像發霉)。粉蝨很討厭,繁殖快又會傳播病毒。
對付方法:
- 物理隔離: 預防期蓋網最有效。
- 黃色黏板: 懸掛在植株旁誘殺成蟲。
- 天然藥劑: 噴灑窄域油或苦楝油(注意濃度與噴灑時間)。
- 生物防治: 釋放草蛉或瓢蟲幼蟲(專業農場較常用)。
- 嚴重時需考慮化學藥劑(如益達胺類),但要注意安全採收期。
高麗菜移植後一直長不大,葉子還黃黃的?
可能原因:
- 土壤問題: 根部沒長好。土壤太硬太黏(排水不良)、基肥沒拌勻導致局部肥傷燒根、或pH值太極端(太酸太鹼)。
- 蟲害啃根: 地下有根瘤線蟲或切根蟲(夜盜蟲幼蟲)危害。
- 病害: 如根腫病(根部長腫瘤)、苗期帶病。
- 氣候不適: 移植後遇到異常高溫或低溫,苗受損。
挖一株起來檢查根部狀況最準。如果根少、發黑腐爛或長瘤,這塊地短期內就別再種十字花科蔬菜了。
葉球裡面有小蟲或爛掉怎麼辦?
這是因為蟲鑽進去(如小菜蛾)或病菌侵入(如軟腐病)造成的。預防勝於治療:
- 結球初期加強防蟲: 這時蟲鑽進去了就很難抓。
- 避免葉球直接接觸濕土: 保持底部通風乾爽。
- 採收時檢查: 爛掉或有蟲洞的球整顆丟棄,別捨不得。好的部分要徹底清洗。
為什麼高麗菜的葉子邊緣會變紫色?
通常是缺磷或缺鎂的症狀,特別是在低溫時期較常見,有時老葉會先顯現。也可能是某些紫葉品種的特性。可以:
- 檢查土壤pH值是否過低(太酸阻礙磷吸收)。
- 補充含磷肥料(如過磷酸鈣)或含鎂肥料(如硫酸鎂)。
- 噴灑含磷鉀的葉面肥(如磷酸一鉀)。
只要生長點(新葉)還是綠的,植株通常還能繼續生長,不至於死亡。紫葉部分煮熟也能吃。
種植心得與貼心提醒
講了這麼多,其實種高麗菜真的需要點耐心和觀察力。不同地點、不同年份氣候都可能影響結果。我的建議是:
- 從適合的季節和品種開始: 第一次種,秋天選「初秋」品種最穩。
- 把基礎做好: 陽光、排水好的土壤、足夠空間(株距),這三項沒達標,後面再努力效果都打折。
- 勤勞巡田: 早點發現蟲害病害,早點處理。
- 肥料寧少勿多: 薄肥勤施是鐵則。肥傷比缺肥難救。
- 做好記錄: 哪天種?哪個品種?施肥打藥時間?遇到的問題?下次就能參考調整。
- 別怕失敗: 種菜本來就有很多變數,天氣、蟲害很難掌控。失敗了就當經驗,下次再來。我第一年種三批才成功收成一批。
高麗菜種植雖然有點挑戰,但看到自己種出來的翠綠飽滿的葉球,煮起來又甜又脆,那股成就感和安心感絕對值得!希望這篇滿滿的實戰分享,能幫你在自家菜園或陽台成功種出美味的高麗菜。有什麼問題也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