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Website

酥皮蛋糕:夢幻食譜、實戰步驟與專家推薦

酥皮蛋糕
說真的,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走在街上,一陣濃鬱到化不開的奶油香氣,混著點焦糖的甜味,就這樣霸道地鑽進鼻子裡。腳步不自覺地就跟著味道走,最後停在一家麵包店或甜點舖子前。對我來說,這個味道的終極代表,十有八九就是酥皮蛋糕了!那種層層疊疊的酥脆,包裹著濕潤綿密的蛋糕體,冷吃熱吃都迷人,簡直是臺灣點心界的隱藏版巨星(我覺得它被低估了啦!)。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讓我魂牽夢縈的美味,從怎麼在家裡複製這份感動,到哪裡能找到厲害的店家,通通不藏私分享!

一、 拆解魔法:酥皮蛋糕的夢幻食譜(Recipe)

老實說,第一次想做酥皮蛋糕,光是看到食譜就頭大。感覺步驟好多好複雜喔?但其實拆開來看,它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底下的蛋糕體上面的酥皮。重點是這兩部分的製作時機和溫度控制,搞懂了,成功率就高很多。網路上食譜百百種,我試過不少,失敗的經驗也不少(後面會分享我的慘痛教訓...),最後歸納出兩種我覺得比較好上手、風味也經典的路線。

路線一:經典原味,不敗的選擇

這個配方我覺得最接近小時候在傳統麵包店吃到的那種樸實卻讓人想念的味道。蛋糕體是單純的奶油海綿蛋糕,酥皮則帶點焦糖香氣。
  • 蛋糕體部分:
    • 室溫無鹽奶油 120g (一定要室溫軟化!手指能輕易按下去的狀態)
    • 細砂糖 100g (分兩次加入打發,比較容易均勻)
    • 室溫雞蛋 3顆 (也是回溫很重要,不然容易油水分離)
    • 低筋麵粉 120g (過篩!過篩!過篩!說三次表示重要)
    • 泡打粉 1茶匙 (也有人不加,但我覺得加一點點蛋糕體更蓬鬆)
    • 鮮奶 30ml (增加濕潤度)
    • 香草精 少許 (提味,可省略或用香草莢更香)
  • 酥皮部分 (關鍵!):
    • 冰的無鹽奶油 80g (必須是冰的!硬硬的狀態才好操作)
    • 細砂糖 95g (這是酥皮甜度和焦糖色的來源)
    • 低筋麵粉 95g (同樣要過篩!)
    • 鹽 一小撮 (提味,平衡甜度,別小看它)

路線二:濃鬱升級版,大人味的焦香

這個版本是我後來愛上的,蛋糕體加入了黑糖和蜂蜜,風味更醇厚,搭配酥皮吃起來層次更豐富,有點像高階版的古早味。
  • 蛋糕體部分:
    • 室溫無鹽奶油 120g
    • 黑糖 80g + 細砂糖 30g (黑糖香氣超迷人)
    • 室溫雞蛋 3顆
    • 低筋麵粉 110g
    • 泡打粉 1茶匙
    • 蜂蜜 20g (增加濕潤和特殊香氣)
    • 鮮奶 20ml
  • 酥皮部分:
    • 冰的無鹽奶油 80g
    • 細砂糖 100g (因為蛋糕體用黑糖了,酥皮的糖量可以維持或稍減)
    • 低筋麵粉 95g
    • 鹽 一小撮
食譜路線比較表 經典原味版 濃鬱焦香版
蛋糕體風味 單純奶油香,輕盈蓬鬆 黑糖蜂蜜香,醇厚濕潤
酥皮風味 標準焦糖甜脆 焦糖甜脆 (可搭配蛋糕調整甜度)
難易度 ★☆☆☆☆ (較簡單) ★★☆☆☆ (材料多一點點)
特色 懷舊經典,接受度高 層次豐富,大人感
選哪個好?看心情啦! 想吃清爽點就經典版,想來點不一樣的風味衝擊,就試試濃鬱版。我個人是... 兩個都愛!有時候看家裡有什麼材料就做哪種。

二、 食材挑選的眉角:魔鬼藏在細節裡 (Ingredients)

食材好不好,真的差超多!(不是誇張,是血淚教訓) 特別是這種結構比較"搞剛"(費工)的點心,差一點點,成品可能就天差地遠。
  1. 奶油 (Butter):絕對是靈魂!
    • 無鹽!一定要用無鹽奶油,才能自己控制甜點的鹹度。牌子... 我試過很多,總統牌、安佳、鐵塔都不錯。講究一點,用發酵奶油(像伊思尼),香氣會更豐富更有層次,帶點微酸的乳香,跟酥皮蛋糕的甜很搭。切記:蛋糕體用室溫軟化奶油,酥皮要用冰硬奶油! 溫度是關鍵中的關鍵。
  2. 糖 (Sugar):不只是甜味劑
    • 細砂糖: 打發奶油、做酥皮的主力。顆粒細才好溶解、打發。酥皮部分的糖,是形成脆皮和焦糖色的來源,不能省也不能亂替換(用二砂或黑糖做酥皮?我試過...口感會不對,不夠脆)。
    • 黑糖/二砂 (Brown Sugar): 用在濃鬱版的蛋糕體,提供特殊的焦香風味和濕潤度。選顏色深一點、香氣濃的黑糖效果更好。記得要過篩或用食物處理機打散結塊。
  3. 雞蛋 (Eggs):新鮮是王道
    • 室溫!室溫!室溫!冷藏蛋拿出來至少要放30分鐘。冷蛋加進打發的奶油裡,很容易造成油水分離,變成豆花狀...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嘆氣)。新鮮雞蛋的蛋腥味也比較少。
  4. 粉類 (Flour):低筋是唯一選擇
    • 低筋麵粉(Cake Flour)筋性低,蛋糕體才會鬆軟,酥皮才會酥鬆。中筋、高筋做出來會太硬實,口感完全不對。過篩除了去掉結塊,也讓粉更蓬鬆有空氣感。
  5. 鮮奶 (Milk) vs. 其他液體:
    • 食譜裡的鮮奶主要提供水份和一點點乳脂。可以用全脂牛奶、甚至豆漿替代(但風味會改變)。水的話... 不建議,香氣和濃鬱感會差很多。
  6. 泡打粉 (Baking Powder):小小的膨脹推手
    • 幫助蛋糕體長高、組織更細緻。要買新的、有效的!開封過久效果會打折。鋁含量較低的更佳(雖然影響很小,但心理上舒服點?)。
我的慘痛經驗: 有一次貪快,奶油沒完全軟化就硬打,結果打很久還是顆粒狀。雞蛋又太冰,一加下去... 直接油水分離,整鍋報廢。還有一次酥皮的奶油不夠冰,用手搓的時候就融化黏膩,鋪上去烤出來根本不酥,像一層濕軟的厚皮... 超沮喪!所以說,食材狀態真的超級重要!

三、 手把手實戰:做出完美酥皮蛋糕的關鍵步驟 (Method / Steps)

好啦,食材備齊,狀態喬好,終於要進入實戰場了!別緊張,一步一步來,跟著重點提醒做,成功率很高。我用經典原味版當範例,濃鬱版的做法大同小異,就是蛋糕體部分的糖換成黑糖/二砂組合,並加入蜂蜜。

A. 製作蛋糕體
  1. 前置作業:
    • 烤箱預熱至180°C (我習慣用上下火全開)。
    • 烤模 (我通常用6吋或7吋固定底圓模) 底部鋪烘焙紙,側邊抹薄薄一層奶油防沾 (方便脫模)。如果用活動底模,外面最好包一層鋁箔紙,防止漏麵糊(雖然機率不高,但以防萬一)。
    • 低筋麵粉 + 泡打粉 混合過篩,備用。
    • 奶油切小塊放室溫軟化到手指能輕易按出凹痕的程度(不能是融化的液體喔!)。
  2. 打發奶油與糖:
    • 把軟化的奶油放入攪拌盆,用電動打蛋器中低速打散。
    • 加入細砂糖 (分兩次加比較好混合),先開低速混合,再轉中高速打到顏色變淺、體積膨脹、呈現羽毛狀或絨毛狀。這個步驟是蛋糕蓬鬆的基礎,至少打3-5分鐘
  3. 加入雞蛋:
    • 雞蛋一顆一顆加!這點超重要。每次加入一顆蛋,用高速徹底打勻,打到完全乳化、看不到蛋液、質地滑順,再加入下一顆。如果一次全下或沒打勻,很容易油水分離(就是看起來像粗糙的豆渣狀)。如果萬一真的有點分離,可以加一小匙剛才過篩好的粉類(約1大匙),低速拌勻救回來。
  4. 拌入粉類:
    • 把過篩好的粉類,分2-3次加入奶油糊中。這時換成橡皮刮刀!用切拌 + 翻拌的方式(像炒菜那樣從底部翻上來),輕柔快速地拌勻。千萬不要過度攪拌! 拌到看不見乾粉就好,過度攪拌會出筋,蛋糕會變硬實。
    • 最後倒入鮮奶和香草精(如果用),同樣輕柔快速地拌勻即可。
  5. 入模烘烤 (第一次烘烤):
    • 把完成的蛋糕麵糊倒入準備好的烤模中,用刮刀稍微抹平表面。
    • 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下層,以180°C烤約 20-25分鐘。烤到表面凝固、邊緣微微上色、中心按下去有彈性即可。不用烤全熟! 因為等等還要鋪酥皮烤第二次。先拿出來放在網架上稍微降溫 (不用脫模)。這時把烤箱溫度提高到 200°C 預熱(等等烤酥皮需要高溫)。
B. 製作酥皮:等待時間的關鍵動作 在蛋糕體第一次烘烤的這20幾分鐘,就是準備酥皮的最佳時機!動作要快,保持奶油的低溫是成功秘訣。
  1. 混合乾料:
    • 把低筋麵粉過篩到一個大碗裡(或直接在乾淨的桌面上操作也可以)。
    • 加入細砂糖和一撮鹽,用手持打蛋器或叉子稍微拌勻
  2. 切入冰奶油:
    • 把切小塊的冰硬奶油(從冰箱拿出來直接用!)加入乾粉中。
    • 「切+搓」的手法處理:先用刮板或指尖快速把奶油丁切小,然後用指尖(指尖溫度較低)把奶油塊和粉類搓成粗玉米粒狀,或者像細砂礫般的質地。動作要快,避免奶油融化。也可以用食物調理機(Pulse鍵點打幾下),但手動更能掌握狀態。完成後放回冰箱冷藏備用。
C. 組合與最終烘烤:魔法時刻!
  1. 鋪上酥皮:
    • 把稍微降溫的蛋糕體從網架上拿過來。
    • 從冰箱取出做好的酥皮粒,均勻地、厚厚地鋪滿整個蛋糕表面!稍微用手掌輕輕壓一下,讓酥皮粒有點附著,但不要壓實。酥皮要鋪到完全看不到下面的蛋糕體顏色,這樣烤出來才會有一整片漂亮的脆殼。邊邊也要鋪到。
  2. 關鍵烘烤:
    • 立刻送入已經預熱到200°C的烤箱,中上層
    • 烤約 15-20分鐘。睜大眼睛看!這是整個過程最療癒也最緊張的時刻。
    • 你會看到酥皮開始融化、冒泡,然後顏色從白色轉為淺黃、金黃,最後變成迷人的深琥珀色焦糖。濃鬱的奶油焦糖香會充滿整個廚房!注意別烤焦了! 顏色夠深就可以出爐(時間只是參考,以目視顏色為主)。
  3. 冷靜與脫模:
    • 出爐後,震一下烤模讓熱氣散出,放在網架上完全冷卻
    • 一定要完全冷卻! 熱的時候酥皮是軟的,蛋糕體也還太脆弱。冷卻後酥皮才會變硬脆,這時候再用小刀沿著烤模劃一圈,順利脫模。酥皮蛋糕就是要吃那個冰涼後酥皮脆、蛋糕綿的對比感!
D. 儲存與品嚐:
  • 吃不完的酥皮蛋糕,要密封好放冰箱冷藏。最佳賞味期約 2-3天
  • 冷藏過的酥皮蛋糕,酥皮會變得有點像餅乾的脆硬感(不是剛出爐的酥脆),別有一番風味,我個人也很愛!想恢復一點酥度? 可以放進小烤箱或氣炸鍋,用最低溫稍微回烤1-2分鐘(密切注意!很容易烤過頭)。但老實說,我常常等不及回烤就吃光了...
  • 切的時候,用鋒利的刀,稍微加熱刀面(用熱水衝一下擦乾),用"鋸"的方式切下去,比較不容易把酥皮切碎。

四、 酥皮蛋糕界的武林高手:我的真心推薦清單

自己做當然很有成就感,但有時候就是懶,或是想試試不同師傅的手藝對吧?這些年為了吃酥皮蛋糕,我也算跑遍不少店家(體重也是這樣來的...),整理幾家我真心覺得值得一試的,各有特色:
店家名稱 特色/強項 酥皮口感 蛋糕體口感 價位/尺寸 個人小評
[知名老牌麵包店 - 例如:福利、順成等] 經典懷舊風,銅板價 ★★★★☆ (酥脆帶點硬,焦糖香足) ★★★☆☆ (扎實略乾,傳統味) $50-$80 / 小片 解饞首選,吃的是回憶!但蛋糕體有時偏乾。
[人氣甜點工作室A] 食材升級,精緻路線 ★★★★★ (超酥脆!層次分明) ★★★★★ (濕潤綿密,蛋奶香濃) $700-$900 / 6吋 有驚豔到!酥皮技術一流,蛋糕體濕潤度完美,但價格較高。
[社群隱藏版麵包店B] 黑糖風味,CP值高 ★★★★☆ (酥脆,黑糖香明顯) ★★★★☆ (濕潤,黑糖香濃鬱) $150-$200 / 6吋 意外挖到寶!濃鬱黑糖版代表作,香氣十足,價格親民。
[網購名店C] 創意口味 (如伯爵茶、鹹蛋黃) ★★★☆☆ (酥度OK,但特色在口味) ★★★★☆ (濕潤,融合創新口味佳) $650-$800 / 6吋 喜歡嚐鮮可試,伯爵茶口味不錯,但酥皮層次略遜一籌。
我的真心話小排行
  • 酥皮最酥脆: [人氣甜點工作室A] > [社群隱藏版麵包店B] > [知名老牌麵包店] > [網購名店C]
  • 蛋糕體最濕潤: [人氣甜點工作室A] ≥ [社群隱藏版麵包店B] > [網購名店C] > [知名老牌麵包店]
  • CP值最高: [社群隱藏版麵包店B] > [知名老牌麵包店] > [網購名店C] > [人氣甜點工作室A]
  • 最有創意: [網購名店C] > 其他 (傳統口味為主)
當然啦,口味很主觀,這只是我個人的偏好。酥皮蛋糕的美妙就在於,從樸實的巷口麵包店到精緻的甜點店,都能找到讓你心動的那一款。

五、 Q&A:關於酥皮蛋糕的疑難雜症

最後整理幾個我自己在做酥皮蛋糕或跟同好交流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 Q1:做好的酥皮蛋糕放冰箱後,酥皮變軟(或變硬)不脆了,怎麼辦?
    A: 這是因為冰箱濕氣和低溫造成的正常現象啦!冷藏後的酥皮蛋糕,酥皮口感會從「酥脆」轉變為比較像「硬脆餅乾」或「受潮軟化」的感覺,看你做的配方和儲存狀況。想稍微恢復酥度:
    • 方法一: 吃之前,放進預熱好的小烤箱(或氣炸鍋),用 最低溫 (約120-130°C) 烤 1-3分鐘(務必隨時觀察!千萬別烤焦了,酥皮很容易焦)。
    • 方法二: 放室溫回溫一段時間(約20-30分鐘),有時候口感也會回來一點點。
    • 但說實在的,我覺得冷藏後的另一種口感也很迷人,可以試著欣賞它!
  • Q2:為什麼我烤出來的酥皮沒有膨脹成一片,反而是碎裂成一塊塊的?
    A: 這個問題很常見!主要原因通常是:
    1. 酥皮鋪得不夠厚、不夠均勻: 一定要鋪得厚厚的,完全蓋住下面的蛋糕體顏色才行。鋪太薄,烤的時候無法融化連結成一片。
    2. 酥皮材料混合過度,奶油融化: 搓酥皮粒時手溫太高或動作太慢,導致奶油融化,無法形成鬆散的砂礫狀。務必奶油要夠冰、動作要快
    3. 烤箱溫度不夠高: 第二次烘烤酥皮時,烤箱溫度一定要夠高(至少200°C),才能讓奶油快速融化、糖焦化,並將酥皮結構「炸」開膨脹成一片。溫度不夠就變成一堆碎裂的餅乾屑了。
  • Q3:酥皮蛋糕感覺熱量很高,有沒有比較清爽一點的變化或替代方案?
    A: 哈哈哈,你說到重點了!酥皮蛋糕確實是比較「實在」的甜點(奶油、糖、麵粉...)。追求相對清爽一點點的話:
    1. 配方微調: 蛋糕體部分可以嘗試用少許優格或蘋果泥替代一部分奶油(但口感會改變,需要實驗)。酥皮部分的糖量可以略減5-10g。
    2. 蛋糕體變化: 有人嘗試用戚風蛋糕體(無油或少油)來取代奶油海綿蛋糕體。這樣底部會更輕盈。但!這樣組合起來,風味和口感就完全不同了,更像是在戚風蛋糕上加酥皮。好不好吃見仁見智,我覺得少了奶油蛋糕的濃鬱底蘊,有點失去靈魂... 但想嚐試新奇口感可以玩玩看。
    3. 份量控制: 最實際的方法... 就是切小塊一點、慢慢品嚐,跟朋友分享!美食當前,偶爾放縱一下也是生活情趣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