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的,以前去家樂福,目標超明確:買菜、買日用品,結賬閃人。肚子餓?通常不是忍著回家煮,就是隨便在熟食區抓個麵包或飯糰先墊一下。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越來越多人不是推著購物車去結賬,而是直接往美食街鑽! 好奇心驅使下我也進去探了幾次路,這才恍然大悟:家樂福美食街早就進化了! 它不再只是商場附屬的、隨便吃吃的選擇,而是集合了多樣口味、價格親民、環境還算舒適(以美食街標準來說啦)的用餐好地方。
為什麼我對家樂福美食街情有獨鍾?
- 方便性是王道: 買完菜餓得前胸貼後背?直接上樓開吃!週末家庭採購完,小孩吵著要吃東西?立刻滿足!不用再開車找停車位覓食。
- 選擇多到眼花: 從地道臺味小吃到異國風情料理,從熱騰騰的鍋物到冰涼的手搖飲,家樂福美食街的櫃位豐富度,常常讓我這個選擇困難症發作(笑)。而且,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挺快,常有新面孔出現。
- 價格真心實惠: 比起獨立餐廳或百貨公司的美食街,這裡的價錢普遍更接地氣。花個一兩百塊就能吃得飽足又滿足,對小資族、家庭客來說負擔小很多。
- 環境尚可接受: 大部分分店的美食街都算寬敞明亮(當然尖峰時段人擠人就沒辦法),冷氣也夠強(夏天超重要!),清潔度整體維持得不錯。有些分店甚至還有戶外座位區。
- 挖掘潛力股: 這裡常常藏著一些還沒被媒體大肆報道、但口味紮實的小店,或是名店的分身,能用更實惠的價格吃到相似的美味。
當然啦,它還是美食街,不要期待有Fine Dining的服務或氛圍。人多時比較吵雜、需要自己收餐盤、部分櫃位口味可能比較普通或雷同...這些缺點確實存在。但以它的定位和價格,我覺得價效比是高的。家樂福美食街已經是我日常覓食的一個可靠選項了,特別是懶得跑遠或想省點錢的時候。
交通&停車場:開車族福音,但尖峰要搶位!
開車去最方便,但車位是關鍵... 老實說,我最常去家樂福美食街就是開車的時候。為什麼?因為大部分的家樂福量販店都附設超大停車場!對開車族來說,這簡直是天堂。買菜購物順便吃飯,車子停好停滿,一站式搞定,省時省力。
但是!重點來了! 停車場大歸大,週末假日或是下班後的尖峰時段,車位可是一位難求! 我有幾次週末下午想去,光是在停車場裡繞啊繞找車位,就繞了快20分鐘,餓到火氣都快上來。特別是熱門分店(像內湖店、重新店這些),真的要有心理準備。所以我的經驗是:
- 平日白天: 車位超好找,悠閒購物吃飯沒問題。
- 平日晚間(約6-8點): 開始有點難度,可能需要繞一下。
- 週末假日: 強烈建議避開中午12點到下午2點、晚上5點半到7點半這種黃金用餐時間! 要麼早點(11點前),要麼晚點(2點後或晚上8點後),不然停車會消耗掉你一半的耐心。或者,乾脆停遠一點的付費停車場再走過來,可能還比較快。
家樂福美食街通常就設在量販店裡面或緊鄰著,停好車直接上樓(或下樓)就到了,動線是方便的。
大眾運輸的話,就得看各家分店的位置了。有些分店捷運出來走一段(像汐止店離汐科站),有些公車比較方便(像天母店)。建議出發前先用Google Map查清楚路線和預估時間。我個人覺得,除非分店就在捷運站旁,否則專程搭車跑去吃家樂福美食街,動力可能沒那麼強啦,畢竟它最大的優勢還是跟購物結合的便利性和停車。

美食推薦:老饕嚴選10家,好吃雷點一次說!
好啦好啦,大家最關心的重點來了!家樂福美食街到底有什麼好吃的?我以我這不算挑剔但也絕不將就的舌頭(還有荷包),在幾家常去的分店(主要是臺北內湖、新北三重重新店、新店店)反覆踩點(和踩雷...),精挑細選(外加吐槽)以下10家我個人覺得值得一試,或是很有代表性的櫃位。口味這東西很主觀,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大家參考參考就好!
我儘量按大家關心的點來寫:介紹、地址(分店)、營業時間、價位。注意:櫃檯位置和營業時間可能會變動,強烈建議出發前再看一下家樂福官網或APP確認!
1. 招牌滷肉飯 (以"鬍鬚張"分櫃為例,但其他獨立櫃位也有不錯的)
介紹:
說到臺灣味,怎能少了滷肉飯?在家樂福美食街,想吃一碗水準穩定、肥瘦適中、醬香夠味的滷肉飯,鬍鬚張的分櫃通常是安全牌。滷汁鹹香帶點微甜,米飯煮得OK,肥肉部分滷到入口即化,拌著飯吃很過癮。雖然有人說它商業化了,但品質管理確實有一套。當然,美食街裡也可能有其他非連鎖的滷肉飯專櫃,有時反而能挖到驚喜,醬汁更有個性,就看運氣了。缺點嘛...就是價格比起路邊攤高一些,但環境乾淨些。
地址:
多家分店都有設櫃(如臺北內湖店、新北重新店、新店店等)。
營業時間:
通常配合美食街整體時間,約 早上11:00 - 晚上9:30 (各分店略有差異,假日可能開到10點,打烊前半小時可能不供餐)。
價位:
滷肉飯(小)約 $45 - $55,便當類約 $120 - $150。
2. 現沖牛肉湯 (臺南風味代表)
介紹:
這簡直是家樂福美食街的一大亮點!把臺南名物搬進來,讓北部的朋友不用大老遠南下也能解饞(雖然地道度可能有差別)。我吃過幾家不同分店的,做法大致相同:新鮮溫體牛肉薄片鋪在碗底,由店員用滾燙的高湯現場衝下去,瞬間把牛肉燙到粉嫩的5-7分熟。湯頭清甜,帶著薑絲和米酒的香氣,牛肉片口感軟嫩,沾點醬油膏配薑絲,真的很舒服。冬天來一碗特別暖胃。提醒: 牛肉熟度看店員手法和個人接受度,不敢吃太生的可以請店員燙熟一點。品質有時會波動,湯頭偶爾偏鹹或淡。
地址:
供應此品項的櫃位名稱可能不同(如"臺南溫體牛"、"現衝牛肉湯"等),在較大型分店較常見(如內湖店、重新店)。
營業時間:
約 中午11:00 - 晚上9:00 (打烊前可能提早收)。
價位:
牛肉湯(碗)約
$130 - $170,可加肉或點牛腩飯等套餐。

3. 鐵板牛排 (平價飽足首選)
介紹:
想吃肉吃到飽又不想花大錢?家樂福美食街的鐵板牛排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滋滋作響的鐵板端上來,視覺聽覺嗅覺都滿足。牛排嘛,當然是組合肉居多(這個價錢別想太多),但調味通常不錯,醬汁(黑胡椒、蘑菇、綜合)夠味,搭配鐵板麵、蛋和一點蔬菜,份量十足,吃得非常飽足。重點就是那種熱鬧過癮的感覺。適合學生族群或單純想吃粗飽的人。缺點: 肉質就別太苛求了,高峰時段可能煎得過老或油膩。
地址:
幾乎每家分店美食街都有類似的鐵板牛排櫃位(名稱各異如"XX牛排"、"經典鐵板")。
營業時間:
約 中午11:00 - 晚上9:30。
價位:
最便宜的雞排/豬排約 $130 - $160,牛排約 $180 - $250。
4. 韓式豆腐鍋/石鍋拌飯 (熱呼呼的選擇)
介紹:
想吃點熱辣帶勁、湯湯水水的?韓式豆腐鍋是好選擇。家樂福美食街裡的韓式料理櫃,通常提供幾種口味的豆腐鍋(泡菜、海鮮、牛肉等),湯頭夠熱辣(可選辣度),豆腐嫩,配料有肉片、蛤蜊、蛋等,還會附一碗白飯。 石鍋拌飯也不錯,端上來時鍋巴滋滋響,把飯、肉、蛋和各種蔬菜拌在一起,加上韓式辣醬,香氣十足。口味算中規中矩,比不上專門店精緻,但解饞足夠,尤其冷天裡吃很舒服。
地址:
較大型分店通常有(如內湖店、新店店、重新店),櫃位名如"XX韓味館"、"韓食堂"。
營業時間:
約 中午11:00 - 晚上9:00。
價位:
豆腐鍋約
$160 - $190,石鍋拌飯約
$150 - $180。

5. 港式燒臘 (三寶飯是經典)
介紹:
油亮亮的燒臘掛在櫥窗總是很誘人。家樂福美食街的港式燒臘櫃也是常青樹。三寶飯(油雞、燒鴨、叉燒)絕對是熱門款,一次嚐到三種風味。我個人偏愛叉燒,喜歡那種邊緣微焦、帶點蜜汁甜香的口感。燒鴨的皮如果夠脆,配酸梅醬也很棒。配菜通常有高麗菜或油菜、滷蛋/荷包蛋等。米飯份量給得足,淋上滷汁或蔥油,簡單滿足。注意: 品質差異大!有的分店好吃,有的皮軟肉柴。建議觀察一下櫥窗裡的成色,或現場看看別人點的飯看起來如何。
地址:
多數分店都有,是常見櫃位。
營業時間:
約 早上11:00 - 晚上9:00 (太晚去選擇會變少)。
價位:
單拼飯約 $110 - $130,雙拼飯約 $130 - $150,三寶飯約 $140 - $170。
6. 日式定食/咖哩飯 (家庭客最愛)
介紹:
口味溫和、選擇多樣的日式定食或咖哩飯,特別受家庭客歡迎。家樂福美食街通常有專門賣炸豬排、炸蝦、烤魚定食的櫃位,或是濃郁的日式咖哩飯。炸物定食通常包含主菜、白飯、味噌湯、兩三樣小菜(如高麗菜絲、黑豆、醃蘿蔔),營養均衡感較高。咖哩飯則勝在醬汁濃郁(味道偏臺日混合),拌飯吃很開胃。是帶孩子去時不容易出錯的選擇。
地址:
普遍都有,櫃位名稱如"日式定食"、"和風食堂"、"日式咖哩"。
營業時間:
約 中午11:00 - 晚上9:00。
價位:
定食 (豬排/雞排/魚排) 約
$150 - $190,咖哩飯 (豬/雞/牛) 約
$130 - $160。

7. 現包水餃/鍋貼 (手工現做看得到)
介紹:
有些家樂福美食街裡有標榜現場手工包制的水餃或鍋貼店。看著店員現包、現煮或現煎,新鮮度比較有保障。 水餃皮通常煮得還算Q彈(當然比不上頂尖名店),內餡飽滿,高麗菜豬肉、韭菜豬肉是基本款,有些還有特殊的玉米或蝦仁口味。鍋貼則是煎得底部金黃酥脆(有時有點過頭變焦硬),內餡爆汁(小心燙)。沾點醬油、醋、辣椒,簡單美味。適合想吃點家常味又不想吃便當的人。
地址:
非每家都有,需看分店(如內湖店、部分分店有獨立櫃)。
營業時間:
約 中午11:00 - 晚上9:00。
價位:
水餃 (10顆) 約 $70 - $90,鍋貼 (8顆) 約 $75 - $95。
8. 健康水煮餐 (輕食族福音)
介紹:
近年健身、飲食控制風潮盛行,家樂福美食街也出現了一些提供健康水煮餐的櫃位。主菜通常是雞胸肉(原味或舒肥)、鮭魚、或薄切牛排,搭配大量水煮或清蒸的蔬菜(花椰菜、玉米筍、地瓜、南瓜等)、以及糙米飯或藜麥飯。 調味清淡,主要靠黑胡椒、鹽或簡單的油醋醬。優點: 食材原型看得見,少油少鹽,負擔輕。缺點: 價格相對高(食材成本關係),口味當然就比較單調,追求美味刺激的人可能會覺得無趣。但想吃乾淨點時,是個方便的選擇。
地址:
非每家都有,在都會區或較新的分店較常見。
營業時間:
約 中午11:00 - 晚上8:30 (可能比一般餐飲早收)。
價位:
單點主餐+基本配菜約
$150 - $180,加量或升級主餐可能到
$200 - $250。

9. 手搖飲料店 (飯後必備)
介紹:
吃完正餐怎能不來杯飲料?家樂福美食街裡一定有手搖飲!而且常常是大家熟悉的連鎖品牌分店(如迷XX、清XX、COXX等,看分店招商),或是家樂福自家的飲料櫃。好處是吃完直接買,不用再跑出去找。選擇多,從經典奶茶、純茶、果汁到各類特調都有。 品質和口味就是該品牌的正常水準。夏天來杯檸檬愛玉或冬瓜青茶解膩,冬天來杯熱珍珠奶茶暖暖手,完美收尾。當然,價格就跟外面連鎖店一樣。
地址:
每家都有,至少1-2個飲料櫃位。
營業時間:
通常配合美食街時間 約早上10:30/11:00 - 晚上9:30。
價位:
純茶類約 $30 - $45,奶茶類約 $50 - $70,特調或加料可能 $65 - $85+。
10. 甜點/冰淇淋 (螞蟻人別錯過)
介紹:
最後總要滿足第二個胃!有些較大的家樂福美食街會引進甜點櫃或冰淇淋店。可能是日式麻糬(大福)、銅鑼燒、小蛋糕切片,或是霜淇淋、聖代。雖然選擇不像甜點專賣店那麼多,但飯後想來點甜的,或是帶孩子犒賞一下,這些簡單的小甜點是OK的選擇。品質參差,有些麻糬皮過硬,蛋糕偏幹,但冰淇淋通常比較穩定。我偶爾會買個霜淇淋邊走邊吃逛賣場。
地址:
非標配,較大型或特定分店才有(觀察美食街角落)。
營業時間:
配合美食街,但可能比正餐早結束。
價位:
單顆麻糬/銅鑼燒約
$35 - $50,蛋糕切片約
$60 - $85,霜淇淋約
$40 - $60。

幫你規劃:半日採買+美食街攻略 (以臺北內湖店為例)
假設你週末想去家樂福(內湖店)採購一週食材,順便好好吃頓飯,可以參考我這個老鳥的行程:
- 上午 10:30: 開車抵達 家樂福內湖店停車場。這個時間通常車位還比較好找(再晚就難說了)。停好車,先推車進去賣場 買菜採購日常用品。慢慢逛,把需要的東西買齊。
- 中午 12:00 - 12:30: 東西買得差不多了,肚子也餓了。推著滿滿購物車,直接坐手扶梯上 美食街樓層(通常在頂樓或特定樓層)。
- 中午 12:30 - 13:00: 覓食時間到! 這時候人潮開始多了。快速繞一圈,看看今天想吃啥?想喝湯?看現衝牛肉湯櫃人多不多。想吃肉?鐵板牛排或燒臘飯考慮一下。想吃飯?滷肉飯或日式定食。帶著小孩?日式定食或水餃較安全。目標鎖定後,趕緊去排隊點餐! 尖峰時段點餐和等餐都需要時間。
- 下午 13:00 - 13:45: 好好享受午餐! 找到位置(可能要眼明手快或稍等一下),把買的東西放旁邊,開動!吃完飯記得把餐盤收到回收區。
- 下午 13:45 - 14:00: 飯後甜點/飲料時間! 去買杯手搖飲或小甜點(如果想吃的話)。
- 下午 14:00: 下樓結賬離開! 避開下午可能出現的第二波購物人潮(和更難找的車位)。
這樣安排大約半天時間,採購吃飯一次搞定,充分利用了停車場和美食街的便利性。記得錯開黃金12-1點用餐,體驗會好很多!

關於家樂福美食街的Q&A (簡答)
Q1:家樂福美食街一定要消費才能進去吃嗎?
A: 不用!美食街是開放式的,就算你沒在家樂福買東西,也可以直接進去用餐。這點跟百貨公司美食街一樣。
Q2:美食街有低消或限定用餐時間嗎?
A: 通常沒有硬性規定低消。用餐時間在非尖峰時段也沒人管你坐多久(只要不佔位睡覺...)。但尖峰時段人多時,大家都會自覺吃完就離開,方便他人找位子。
Q3:可以帶外食進去吃嗎?
A: 理論上不行! 這是美食街各櫃位的營業區域,店家通常會貼告示禁止攜帶外食(尤其是其他家賣的食物或飲料)。自己帶的水或小孩的奶粉、副食品通常沒問題。但為了尊重店家,建議儘量避免帶明顯的他店食物進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