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第一次聽到「抹草」這個詞,還以為是什麼新品種的草皮(笑)。後來才知道,原來它就是老一輩口中常說的「辟邪草」、「茉草」,在台灣傳統習俗裡超級重要。以前都覺得它很神秘,好像只有廟宇或特定地方才有,直到自己開始研究居家植物,才發現抹草種植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困難,在自家陽台或小院子就能搞定。
我記得幾年前鄰居阿嬤給了我一小株,那時候連該澆多少水都不知道,差點把它淹死。後來慢慢摸索,加上請教一些專門種植民俗植物的前輩,才總算摸清它的脾氣。現在我家陽台就種了幾盆,長得還不錯,鄰居需要時也會來摘幾片。
先搞清楚!台灣常見的抹草到底是哪種植物?
這點超重要!你一定得先弄明白。很多人以為「抹草」就是指單一一種植物,其實在台灣,習慣上被叫做抹草、用來淨身辟邪的植物主要有兩種,它們長得像,但仔細看還是有差別:
| 特徵 | 魚針草 (小槐花) | 艾草 |
|---|---|---|
| 學名 | Odontosoria chinensis (L.) J. Sm. | Artemisia indica Willd. 或 Artemisia argyi |
| 科別 | 碗蕨科 (蕨類植物) | 菊科 |
| 外觀 | 葉片像羽毛,邊緣有細裂,摸起來較柔軟 | 葉片有裂缺,背面有白色絨毛,揉搓有明顯香氣 |
| 氣味 | 味道較淡,青草味 | 味道濃郁、特殊,帶點藥草香 |
| 民間用途 | 最廣泛認定的「抹草」,常用於淨身、洗穢、驅邪 | 也常用於驅邪避煞,製作艾條灸用,端午節掛門口 |
| 取得難易度 (苗) | 相對較少見,傳統市場或青草店偶有賣小苗 | 非常普遍,花市、菜市場、園藝店容易買到 |
看到這裡,你可能有點懵:那我到底該種哪一種?老實說,這要看你的主要目的。如果你重視的是傳統習俗的「正宗」,特別是用來洗澡淨身、驅邪那種,那「魚針草」通常會被認為是比較正統的抹草。但如果你想要氣味濃郁、驅蟲效果較好,或者是想兼顧端午節掛門口用,那艾草也很棒,而且超級好種!我兩種都種過,艾草真的比較粗勇,對新手友善多了。
從零開始:抹草種植的環境與土壤條件
先講結論:抹草(不論魚針草或艾草)都不是嬌生慣養的植物,它們其實挺隨和的。想成功種植抹草,把握幾個大原則就好:
陽光:它們超愛曬太陽的!
最好有全日照(一天至少6小時直射陽光),至少也要半日照(上午或下午有3-4小時陽光)。如果種在太陰暗的地方,抹草會長得細細長長(徒長),葉子稀疏,顏色淡綠,看起來病懨懨的,而且那股特殊的香氣也會變淡。
我的艾草就放在陽台採光最好的角落,夏天太陽曬得兇,它反而長得特別茂盛。魚針草稍微怕一點點午後西曬,放東邊或有點遮蔭的位置比較理想。
水分:別太濕,但也不能乾過頭
這個是關鍵!抹草怕積水,根部泡在水裡太久一定會爛掉。尤其魚針草(蕨類)雖然喜歡濕氣,但根部一樣不耐積水。
- 澆水時機: 最簡單的方法,手指插進土裡大約一個指節深(約2公分),感覺乾燥了再澆水。千萬不要每天固定澆,天氣變化大,盆土乾的速度不一樣。
- 澆水量: 澆到水從盆底排水孔流出來就好,確保整盆土都有濕潤。盛夏高溫時,可能每天都需要澆;冬天可能3-5天才需要澆一次。
- 葉面噴水: 特別是天氣乾燥或種在通風太好的地方(像高樓陽台),偶爾用噴霧瓶噴葉面和周圍環境增加濕度,魚針草會很開心。
土壤:排水快、透氣好就對了
最怕黏答答、濕濕的土。土壤配方可以很簡單:
- 陽台盆栽: 普通培養土 + 粗顆粒介質(如珍珠石、蛭石或粗砂),比例大約 2:1 或 3:1(土多一點)。這樣排水快,不怕積水爛根。花市買的培養土通常排水還不夠好,一定要自己加這些顆粒物。
- 地植: 如果院子地勢較低或土壤黏性重(像黏土),最好先挖大一點的洞,洞裡回填混合好的土壤(原土混粗砂和有機堆肥),讓根部周圍排水良好。
說實話,我剛開始用一般園藝土種艾草,沒加珍珠石,雨季時有幾株底部葉子就爛掉了,後來土裡混了至少三成珍珠石,狀況就好很多。
盆器選擇:寧大勿小,底部有洞是必須!
抹草的根系會發展,艾草尤其長得快、範圍廣。
- 大小: 一開始小苗用小盆(約15-20公分直徑)即可。但艾草長得很快,建議直接換到較大的盆(直徑25-30公分以上),或者地植空間留大點(間隔至少30-40公分)。魚針草生長慢些,盆不用換得太頻繁。
- 材質: 塑膠、陶盆、水泥盆都可以。塑膠盆便宜輕便但夏天盆土易熱;陶盆透氣好但重且水分蒸發快(夏天要勤澆點水)。
- 排水孔: 絕對要有孔!沒孔的話自己鑽幾個,不然根真的會爛給你看。
抹草種植實戰:繁殖、種植步驟與日常照顧
準備好環境,就可以動手種了。抹草的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種子播種和扦插。老實說,用扦插的成功率最高、速度也最快,強烈推薦新手用這招。
方法一:扦插繁殖(最推薦!)
- 選枝條: 找健康、沒有病蟲害的枝條(頂端嫩枝或中間的老枝都可以,但不要太嫩或太老木質化的),大約剪下10-15公分長。
- 處理枝條: 去掉靠近底部約3-5公分的葉子(避免埋入土中腐爛)。
- 插介質: 準備一個小盆或穴盤,裝入濕潤的「扦插專用土」或乾淨的細河沙/珍珠石。將處理好的枝條插入介質中約1/3到1/2深(約4-7公分)。輕輕壓實周圍介質。
- 保濕: 插好後澆透水。可以用透明塑膠袋套住盆子(或用保特瓶剪開罩住),營造高濕度環境,但要戳幾個洞通氣。或者放在明亮但無直曬的地方。
- 等待生根: 保持介質微濕(不要積水)。大約2-4週,輕輕拉扯枝條感覺有阻力,或看到新芽長出,就表示生根了!這時就可以移盆到一般土壤中正常照顧。
我試過魚針草和艾草扦插,艾草真的快很多,大概兩週就冒新芽;魚針草比較慢,要有點耐心。
方法二:種子播種(挑戰性稍高)
買來的抹草種子(通常是艾草種子,魚針草的種子很小且發芽條件特殊,很少見)可以試試。
- 播種時間: 春、秋兩季溫度適宜時較好(約20-25°C)。
- 介質: 用細緻的播種土或泥炭土混合少許珍珠石。
- 播種: 種子輕輕撒在土表,艾草種子稍微覆蓋一層薄土(厚度約種子直徑的1-2倍);魚針草種子細小,輕輕壓入土表不要覆蓋。
- 保濕: 用噴霧瓶噴濕土表,或用底部吸水法。保持介質濕潤但不積水。
- 環境: 放在溫暖、明亮散射光處。可用保鮮膜或透明蓋子蓋住保濕,每天掀開通風一下。
- 發芽: 艾草種子發芽需1-2週;魚針草較慢且發芽率通常不高。發芽後逐漸增加光照。
說真的,除非你很有實驗精神,否則我還是覺得扦插最快最穩。種子播種對我這種懶人有點折磨。
日常照顧不可少
種下去只是開始,要抹草長得好、夠你用,平時這些小動作不能懶:
- 施肥: 抹草不需要很多肥。在生長季節(春到秋),每個月施一次稀釋的液態有機肥(如海藻精、魚精,或通用型有機液肥,按說明稀釋再減半濃度)就夠了。冬天幾乎不用施肥。千萬別下重肥,反而傷根。
- 修剪: 這點很重要!特別是艾草,長得很快。定期摘心(掐掉頂端嫩芽)可以讓它長更多側枝,變得茂密,葉子產量才會多。看到開花的花穗,如果不需要留種,最好剪掉,避免養分消耗讓葉子變少。太擁擠或老弱病枝也要修剪掉,保持通風。
- 換盆(盆栽): 當你發現根部從盆底排水孔長出來,或者澆水後水馬上流光(表示根長滿了盆),就要換大一點的盆(每次大個5-10公分直徑就好),補充新土。
常見抹草病蟲害與天然處理法
抹草其實算健壯,蟲害不多,但偶爾還是會遇到狀況。既然我們種抹草常是為了淨化用途,處理病蟲害當然也優先選天然方法。
| 問題 | 症狀 | 原因 | 天然解決方法 |
|---|---|---|---|
| 葉子變黃、掉落 | 葉片無光澤,由下往上或整株黃化,易掉落 | 澆水過多(最常見!)、排水不良爛根、長期缺水、缺肥(氮) | 檢查盆土濕度,調整澆水頻率。確認排水孔暢通。嚴重爛根需換土剪爛根。適量補充稀釋有機氮肥。 |
| 枝葉徒長、稀疏 | 莖節拉長,葉片間距變大,整體瘦弱 | 光照不足 | 移到陽光更充足的地方!修剪頂部促進分枝。 |
| 白粉病 | 葉片、嫩莖出現白色粉狀物 | 通風不良、濕度過高 | 加強通風!剪除嚴重病葉。噴灑「小蘇打水」(1公升水 + 1茶匙小蘇打 + 幾滴洗碗精助沾)。或噴稀釋的「窄域油」。 |
| 蚜蟲 | 聚集在嫩芽、葉背,綠色或黑色小蟲,有黏性分泌物 | 環境因素引入 | 用水柱沖掉蟲體。噴灑「苦楝油」稀釋液(按產品說明)。或自製「辣椒大蒜水」(效果較弱)。 |
| 紅蜘蛛 | 葉背有細小紅點(蟲)、蜘蛛網狀絲,葉面出現褪色小點 | 環境乾燥、通風差 | 加強葉面噴水增加濕度(紅蜘蛛怕濕)。噴灑稀釋的「窄域油」或「苦楝油」。徹底噴洗葉背。 |
我遇過最煩的是紅蜘蛛,尤其是夏天乾熱的時候,陽台種的艾草中過兩次。後來發現定期用強力水柱沖洗葉背(特別是夏天)真的很有效預防。
採收與應用:抹草的正確使用時機和方法
辛苦照顧,終於等到可以收成使用的時候了!採收抹草也有小技巧,才能確保效果和讓它持續生長。
最佳採收時機
- 時間點: 天氣晴朗的上午,等露水乾了之後再採。這時植物精油含量通常較高(民間習俗也認為陽氣較旺)。
- 植株狀態: 選擇生長旺盛、葉片深綠健康的枝葉。避免採收剛施過肥(至少一週後)、有病蟲害或枯萎的葉子。
- 部位: 主要採收嫩葉和嫩枝。老葉的效果和氣味通常較差。
採收方法
- 用乾淨的剪刀或手(指甲要乾淨)剪取或掐取所需的分枝頂端或側枝。
- 每次採收不要超過整株的1/3,給植物留足夠葉子進行光合作用,恢復生長。
- 採收後可以稍微修剪一下株型,促進新枝萌發。
我習慣早上澆水前順便採收,葉子看起來最精神飽滿。
常見應用方式
台灣民間運用抹草的方式真的很多元:
- 淨身沐浴: 這是最普遍的用法。取一把新鮮的抹草(魚針草更傳統),稍微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轉小火再煮約10-15分鐘,讓味道和成分釋出。將煮好的抹草水倒入洗澡水中混和(水溫適中即可),用來洗臉、拍打身體或直接浸泡(尤其民俗上認為需淨化時)。有些人會在晚上洗,認為可以驅除不好的氣場,幫助安眠。注意:煮過的水顏色通常偏深綠或黃綠。
- 灑淨空間: 將煮過的抹草水(或只用清水浸泡新鮮葉片後的水),裝入噴霧瓶中,噴灑在居家空間、門口、窗戶周圍或覺得需要淨化的角落。搬家、覺得運勢不順或參加喪禮後常會這樣做。
- 隨身攜帶: 將幾片乾燥的抹草葉放入紅色小布袋(或透明夾鏈袋)中,放在皮包、口袋或枕頭下,作為辟邪護身之用。
- 驅蟲(艾草效果較好): 新鮮或乾燥的艾草葉揉搓後散發的氣味,蚊蟲不喜歡。可以掛一小束在門口窗邊,或揉碎一點放在角落。
- 製作青草茶(需專業指導): 部分青草茶配方會加入艾草,但請注意:魚針草(碗蕨科)一般不作內服。艾草茶飲用也有禁忌和適量問題,不建議自行長期大量飲用,最好諮詢合格中醫師。
保存方式
- 短期 (1週內): 採下的新鮮抹草枝葉,用微濕的廚房紙巾包裹根部(如果連枝條採),放入夾鏈袋或保鮮盒,置於冰箱蔬果冷藏室。
- 長期: 陰乾是傳統且簡單的方法。將枝葉捆成小束,倒掛在通風、陰涼、避光的地方(如通風的房間、屋簷下)。千萬別曬大太陽,香氣會跑掉,葉子也會變黃變脆。大約1-2週完全乾燥後,即可取下葉子(或整枝)放入密封罐保存。
我試過用食物乾燥機低溫烘艾草,速度是快,但味道確實不如自然陰乾的濃郁。
關於抹草種植與應用的真實問答
以下整理一些我常在網路上看到,或是鄰居、朋友會問我的問題,用最白話的方式解答:
Q:我住在都市大樓,只有室內窗邊一點點光,可以種抹草嗎?
A: 坦白說,難度很高。抹草(特別是艾草)非常需要陽光。室內窗邊的光線對它們來說通常不夠,很容易徒長、虛弱。如果你想試種魚針草,至少要放在「非常明亮」的窗邊(南向或東向),但效果還是比不上戶外陽台。艾草在室內幾乎無法長好。考慮用乾燥的比較實在。
Q:為什麼我種的抹草都沒什麼味道?是不是假的?
A: 味道淡可能有幾個原因:(1) 品種:魚針草本身味道就比艾草淡很多。(2) 光照不足:陽光不夠,植物製造的揮發性物質(香氣來源)就少。(3) 肥水過多:氮肥太多會讓葉子長得快但味道淡。(4) 採收時間:早上採通常比下午採味道濃。確認一下你的種植條件吧!
Q:聽說抹草不能隨便種在家裡?種了會不會招陰?有沒有什麼禁忌?
A: 這個是民間說法,信不信看個人。有些長輩會說,抹草(尤其是用來驅邪的)本身就有那個「效力」,所以不宜種在「家屋正中央」、「臥室床頭邊」等太貼近人長期休息的地方,傳統上認為這樣對氣場或睡眠不太好。比較常見的做法是種在門口、陽台、院子邊緣,或者把它當成一般植物照顧,不要賦予太多聯想。我自己是種在陽台角落,當成功能性植物,沒特別感覺有什麼不好。
Q:用抹草洗完澡,皮膚會癢癢的,正常嗎?
A: 不正常!請立即停止使用! 這通常是對抹草(特別是艾草)過敏的反應。艾草是菊科植物,有些人會對菊科過敏(像對花粉過敏那樣)。魚針草(蕨類)過敏的比較少,但也有可能。建議:
- 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掉身上的抹草水。
- 如果非常癢或起紅疹,可以擦點涼性的蘆薈膠或看醫生拿抗組織胺藥膏。
- 改用其他淨化方式,或者只用極少量的抹草水,先在小塊皮膚(如手臂內側)測試沒反應再使用。
Q:抹草水煮過後可以放多久?一定要當天用完嗎?
A: 新鮮煮好的抹草水,建議當天使用完畢是最理想的。特別是夏天,放室溫下容易滋生細菌變質。如果煮太多,可以放冰箱冷藏,但最好在1-2天內用完。冷凍保存可以延長到1-2週,但解凍後氣味和效果可能會打折。不要放在室溫過夜。
Q:哪裡可以買到抹草小苗?怕買錯怎麼辦?
A: 幾個管道:(1) 傳統市場花攤或菜市場邊賣草的阿婆阿伯(有時有,看運氣)。(2) 假日花市(像台北的建國、板橋花市,台中的大里或高雄勞工公園假日花市等),找賣香草植物或民俗植物的攤位詢問。(3) 網路園藝賣場(如蝦皮、露天搜尋「抹草苗」、「魚針草苗」、「艾草苗」),務必仔細看實拍照片並詢問清楚品種(強調你要的是魚針草還是艾草)。(4) 向鄰居或親友分株。最保險的方式,是帶個懂的人一起去買,或者請賣家拍照確認葉片特徵。
結語:動手種一盆屬於自己的抹草吧
看完這篇落落長的抹草種植指南,是不是覺得好像也沒那麼遙不可及了呢?說穿了,抹草(不論魚針草或艾草)就是一種適應力不錯的植物,只要抓住幾個關鍵點:陽光要夠、澆水別太勤快、土壤要排水好,它就能長得頭好壯壯。從扦插一小枝開始,慢慢看著它生根長大,那種成就感絕對不是去青草店買一把能比的。
無論你是為了傳統習俗的應用,還是單純喜歡它的綠意和味道,甚至是想體驗一下種植民俗植物的樂趣,抹草種植都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它不占太大空間,陽台盆栽就能搞定。種活了,家裡隨時有天然的淨化材料可用,安心又方便。
當然啦,每個人家裡的環境條件不同,種植過程多少會遇到一點小狀況(像我之前爛根、紅蜘蛛問題)。別灰心,多觀察、調整方法,或者上網查查資料、問問有經驗的朋友。種植物本來就是一個學習和享受的過程。
希望這篇滿滿都是乾貨的文章,能幫你成功開啟抹草種植之路。如果有什麼你遇到的問題我沒寫到,也歡迎留言討論!祝你種植順利,抹草長得又茂盛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