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第一次在朋友家宴上吃到那道閃著油亮光澤的蔥燒海參嗎?坦白說,在那之前,我對海參的印象就是「長得有點奇怪」、「聽說很補」、「好像很貴」。但那盤裡的海參,軟糯中帶著驚人的彈性,吸飽了濃鬱醇厚的醬汁,搭配炸得焦香的青蔥段,那滋味瞬間推翻了我所有的成見。這也太好吃了吧?!回家後就開啟了我的研究之路,廚房實驗做了無數次(當然也繳了不少學費),總算摸出點門道。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海參料理 其實沒那麼遙不可及,掌握幾個關鍵,在家也能端出讓家人驚豔的功夫菜!尤其臺灣四面環海,好的海參並不難找,重點是懂得處理和搭配。
目錄
海參料理的前哨戰:挑選與發泡是勝負關鍵
先說句真心話(也是抱怨),玩海參料理,最耗時、最需要耐心的「魔鬼」,絕對藏在「發泡」這個步驟裡。買過好幾次乾海參,有次貪便宜買了某款聲稱「快速發泡」的,結果泡了三天還硬得像橡皮擦,煮完口感更是災難,簡直是又韌又沒味道,整鍋高湯都毀了。那次慘痛經驗讓我學乖,挑乾海參,產地和信譽比價格更重要。關東遼參、北海道刺參這些名氣大、品質穩定的,雖然貴一點,但發泡成功率高,口感確實好上不只一個檔次。那種泡完摸起來軟嫩帶點厚度,聞起來只有淡淡海味的,才是好貨。至於發泡方法?坊間流傳很多種,我試過純用水、用水加冰塊、甚至用「蒸」的... 說實在,最穩妥、最能確保海參養分不流失的,還是「冷水發泡法」。找個絕對無油的乾淨大容器(塑膠盒就容易殘留油漬,不推!),把乾海參丟進去,加滿純淨水或過濾水(自來水的氯味會影響它),放進冰箱冷藏層。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每天記得換水1-2次。看著它一點點變大、變軟,真的很像在養寵物。多久才算好?沒有絕對標準!通常要3-5天,直到海參變得飽滿,捏起來中間沒有硬芯,體積膨脹到乾燥時的3-4倍大(有些品種能到5倍),才算合格。這個過程急不得,一急就容易前功盡棄。想知道自己買的海參品質如何?發泡率是個重要指標。
海參型別 | 外觀特徵 | 推薦發泡方式 | 發泡時間 | 發泡後體積倍數 | 口感傾向 |
---|---|---|---|---|---|
關東遼參 | 刺粗短、密,肉壁厚實 | 冷藏冷水發泡 | 4-5天 | 3.5-4.5倍 | 厚實Q糯 |
北海道刺參 | 刺細長、較疏,顏色偏深 | 冷藏冷水發泡 | 3-4天 | 4-5倍 | 彈牙爽脆 |
南美禿參 | 無刺,表面光滑或皺褶 | 冷藏冷水發泡 | 3-4天 | 4倍以上 | 軟糯滑口 |
即食/已發海參 | 柔軟濕潤,開袋即用 | 清水沖洗即可 | 無需 | 固定 | 較軟,風味稍淡(省時之選) |
處理發好的海參,還有一個小關卡:清理內臟。別怕!海參腹部會有一條縱向的切口,那是出海時處理過的痕跡。沿著這個口子剪開,就能看到白色的砂嘴(在頭部一端,像一小撮硬砂礫)和內部的腸子。把砂嘴摳掉,腸子清理乾淨,內壁的白色筋通常保留(富含膠質),再沖洗乾淨內部沙粒就完成了。說真的,第一次清的時候覺得有點噁心,但習慣就好,為了美味值得!
經典重現:五星飯店等級的蔥燒海參
這道菜,絕對是宴客時能贏得滿堂彩的海參料理代表作!濃油赤醬包裹著肥厚的海參,配上煸得焦香的青蔥,賣相氣派,味道更是沒話說。重點是,掌握醬汁的濃稠度和煸蔥的火候,在家也能輕鬆搞定。
食譜
就是這道讓我入坑的蔥燒海參!學會後,家裡過年過節的桌上必有它。
食材(約4人份)
- 發泡好的刺參(關東遼參或北海道刺參為佳): 4-5條 (約400克) - 這種菜,海參要夠厚實才過癮。
- 大蔥(青蔥): 3根 (主要用蔥白部分) - 蔥是靈魂,別省。
- 老薑: 一小塊 (約15克,切片)
- 大蒜: 3-4瓣 (拍扁)
- 食用油: 3大匙
- 調味醬汁:別小看這個組合,比例對了就成功八成!
- 蠔油: 2大匙 (提鮮關鍵)
- 醬油: 1.5大匙 (我用金蘭甘醇醬油,不會死鹹)
- 米酒: 2大匙
- 糖: 1大匙 (平衡鹹度很重要)
- 白胡椒粉: 少許
- 清水或高湯: 200毫升 (有雞高湯當然更好)
- 太白粉水: 1大匙太白粉 + 2大匙水 (勾芡用)
做法
- 海參處理:把發泡清洗乾淨的海參斜切成厚片(約1.5公分寬)。燒一鍋水,水滾後放入海參片,加1大匙米酒和幾片薑,汆燙約1-2分鐘去除腥味(這步驟不能省!)。撈出瀝乾備用。這次用的北海道刺參,口感就很彈。
- 煸蔥油:這步是香氣的來源!大蔥洗淨,主要取蔥白部分,切成約5公分段。鍋中倒入3大匙油,開中小火,先放入薑片、拍扁的蒜瓣慢慢煸出香味,撈出薑蒜(避免焦苦)。接著放入蔥白段,耐心地用中小火慢慢煸炒,直到蔥段變得焦黃、邊緣微皺,香氣四溢。把煸好的蔥段先盛出來備用。
- 爆炒與燴煮:鍋中留著煸過蔥的香香油(精華啊!),轉中火。倒入事先混合好的調味醬汁(蠔油、醬油、米酒、糖、白胡椒粉、清水/高湯),煮滾。
- 加入主角:把汆燙好的海參片和大部分煸好的蔥段(留幾段最後裝飾)放入鍋中,輕輕翻炒均勻,讓海參都裹上醬汁。
- 燜燒入味:蓋上鍋蓋,轉小火燜煮約8-10分鐘。讓海參充分吸收醬汁的味道。開啟鍋蓋,試試味道,可依個人口味微調鹹淡(太淡加點醬油或鹽,太鹹加點糖或水)。
- 勾芡亮澤:轉中大火,湯汁再次滾起時,一邊攪拌一邊緩緩淋入太白粉水,直到醬汁變濃稠,能均勻地裹在海參和蔥段上即可。注意別一次倒完,濃稠度夠了就停。勾芡是為了讓醬汁巴在食材上,賣相更好。
- 出鍋盛盤:將燴煮好的蔥燒海參倒入預熱過的盤中,把預留的煸蔥段放在最上面點綴。熱騰騰、油亮亮的蔥燒海參就可以上桌了!配白飯,絕了!
家常暖心:膠質滿滿的海參燉雞湯
天氣轉涼,或是想幫家人補補元氣時,這鍋海參料理—海參燉雞湯,絕對是最溫柔的選擇。湯頭清澈卻滋味濃鬱,海參的膠質融入湯中,雞肉軟嫩,喝完嘴唇都黏黏的,暖心又暖胃,而且做法比起蔥燒簡單很多!
食譜
這湯我常燉給長輩喝,溫和滋補,他們很喜歡。選用肉質好的土雞或仿土雞,湯頭更鮮甜。
食材(約4-5人份)
- 發泡好的海參(南美禿參或口感軟糯的品種): 2-3條 (約250-300克) - 燉湯適合用軟糯型的。
- 土雞或仿土雞: 半隻 (約600-700克) - 雞要好,湯才會甜。
- 老薑: 一小塊 (約20克,拍扁)
- 米酒: 2大匙
- 紅棗: 8-10顆 (洗淨,去核較不易燥熱)
- 枸杞: 1大匙 (洗淨)
- 清水: 約2500毫升 (蓋過食材)
- 鹽: 適量 (最後調味用)
做法
- 雞肉處理:雞肉剁成適當大小塊。煮一鍋水,水滾後放入雞塊汆燙約2-3分鐘,去除血水和雜質。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瀝乾。這步讓湯更清澈。
- 海參處理:發泡好的海參切塊或整條放入(看個人喜好)。同樣燒一小鍋水,水滾後放入海參塊,加1大匙米酒和幾片薑,汆燙1分鐘去腥,撈出瀝乾。燉湯的海參,腥味處理乾淨很重要。
- 燉煮:取一個夠大的湯鍋(砂鍋更佳),放入汆燙好的雞塊、拍扁的老薑、紅棗。加入足夠的清水(約2500毫升,要一次加足,避免中途加水)。大火煮滾後,撇去浮沫(如果還有)。
- 文火慢燉:轉小火,蓋上鍋蓋(留一小縫),慢燉約1小時。讓雞肉的鮮味慢慢釋放出來。燉雞湯真的急不得,小火慢煨才有好味道。
- 加入海參:1小時後,開啟鍋蓋,加入汆燙好的海參塊和1大匙米酒。繼續蓋上鍋蓋(留縫),用小火再燉煮約30-40分鐘。海參煮太久會過於軟爛,時間要控制好。
- 最後點綴:在起鍋前10分鐘,加入洗淨的枸杞。
- 調味:熄火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鹽一定要最後放,才能提出鮮甜而不死鹹)。輕輕攪拌均勻。
- 享用:將熱騰騰、充滿膠質的海參燉雞湯盛入碗中,雞肉軟嫩,海參滑糯,湯頭清甜滋潤。這碗湯,喝的是食材的原味和時間的醞釀。
清爽之選:夏日開胃海參鮮蔬涼拌
不是所有海參料理都是熱騰騰、濃油赤醬的!夏天沒胃口,或是想來點清爽無負擔的,這道涼拌海參絕對是首選。Q彈的海參搭配脆口的蔬菜,淋上特調的酸甜醬汁,爽口又開胃,而且做起來超快手。
食譜
這道是我的夏日最愛,冰箱常備菜。宴客時當冷盤也很有面子。
食材(約2-3人份)
- 發泡好的海參(推薦口感爽脆的日本刺參或品質好的即食海參): 1-2條 (約150-200克) - 涼拌一定要夠脆口。
- 小黃瓜: 1條
- 紅蘿蔔: 一小段 (約1/4條)
- 紫洋蔥: 1/4顆
- 新鮮香菇(或木耳): 3-4朵 (增加口感層次)
- 蒜末: 1茶匙
- 辣椒末: 少許 (optional,提味用)
- 涼拌醬汁:這個比例酸甜剛剛好!
- 醬油: 1.5大匙 (我用薄鹽醬油)
- 白醋或水果醋: 1大匙 (我喜歡用蘋果醋)
- 糖: 1茶匙
- 香油(麻油): 1茶匙
- 白胡椒粉: 少許
- 檸檬汁: 半顆 (最後提鮮關鍵,必加!)
做法
- 海參處理:將發泡好的海參切成細條狀(約0.5公分寬)。燒一鍋水,水滾後放入海參條汆燙約30秒至1分鐘(去腥並讓口感更脆),立刻撈出放入冰開水中冰鎮。徹底冷卻後瀝乾水分備用。冰鎮這步是爽脆的秘訣!為了這道海參料理,冰塊可不能省。
- 蔬菜處理:
- 小黃瓜洗淨切細絲(或用刨刀刨絲),用少許鹽抓醃5分鐘,擠掉多餘水分(去除生澀味並保持脆度)。
- 紅蘿蔔去皮切細絲。
- 紫洋蔥切細絲,泡冰水10-15分鐘去除辛辣味(這招很有效),瀝乾。
- 新鮮香菇洗淨去蒂切薄片,木耳泡發洗淨切絲(如果用木耳)。燒一小鍋水,水滾後放入香菇片(或木耳絲)汆燙1-2分鐘,撈起瀝乾放涼。
- 調製醬汁:將所有涼拌醬汁材料(醬油、醋、糖、香油、白胡椒粉)在一個小碗中混合均勻,攪拌至糖溶解。最後擠入新鮮檸檬汁拌勻。檸檬汁帶來清新的酸,比單純用醋好太多。
- 組合拌勻:在一個大碗中,放入瀝乾水分的海參條、處理好的小黃瓜絲、紅蘿蔔絲、瀝乾的紫洋蔥絲、以及放涼的香菇片(或木耳絲)。加入蒜末和辣椒末(如果用)。
- 淋醬入味:將調好的涼拌醬汁淋在食材上。
- 拌勻冷藏:用筷子或叉子輕輕地將所有材料與醬汁拌勻。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1小時更佳),讓食材充分入味、冰涼。
- 盛盤享用:將冰涼爽口的海參鮮蔬涼拌盛入漂亮的盤中,即可上桌!清爽無負擔,專治夏天沒胃口。
懶人救星:暖心暖胃的海參瘦肉粥
早上起床想喝點熱乎的,或是身體微恙需要清淡滋補時,這碗加入海參的滑蛋瘦肉粥,絕對是療癒身心的最佳海參料理。做法簡單到不可思議,前一晚預約好電鍋,隔天就有熱粥喝。
食譜
這粥是我感冒時的指定餐點,家裡小朋友也愛吃。用即食海參最方便。
食材(約2人份)
- 發泡好的海參(推薦口感軟糯的南美禿參或即食海參): 1條 (約80-100克) - 切小丁容易入口。
- 豬絞肉(帶點肥較嫩): 80克
- 雞蛋: 1顆
- 白米: 1杯 (量米杯)
- 清水或高湯: 約8-10杯 (依喜好濃稠度調整)
- 老薑: 3-4片 (切細絲)
- 青蔥: 1根 (切蔥花)
- 調味料:鹽、白胡椒粉 各適量
做法
- 煮粥底:白米洗淨,放入內鍋,加入清水或高湯(約8杯起,喜歡稀一點的可以加到10杯)。外鍋放1.5杯水,用電鍋煮至開關跳起(約30-40分鐘)。用電鍋煮粥絕對是懶人福音,不怕燒焦。
- 處理食材:
- 海參切成細小丁(適合粥的口感)。
- 豬絞肉用少許鹽、白胡椒粉和半匙香油抓醃一下。
- 薑切細絲,青蔥切蔥花。
- 雞蛋打散備用。
- 熬煮入味:電鍋跳起後,小心開啟鍋蓋(注意蒸氣!),此時米粒已開花但粥還不夠綿密。將醃好的豬絞肉、海參丁、薑絲放入粥中,用湯匙攪拌均勻(把絞肉弄散),蓋回鍋蓋。外鍋再加半杯到1杯水,按下開關繼續煮。讓海參和肉的鮮味釋放到粥裡。
- 加入蛋液:第二次電鍋跳起後,開啟鍋蓋,粥已變得濃稠綿密。這時倒入打散的蛋液,一邊倒一邊用湯匙快速攪拌,形成漂亮的蛋花。加入適量的鹽和白胡椒粉調味。
- 最後點綴:撒上大量的青蔥花,淋上幾滴香油提香(optional),輕輕攪拌均勻。
- 完成享用:將煮好的海參瘦肉粥盛入碗中,熱氣騰騰,米粒糊化,海參軟糯,瘦肉滑嫩,蛋花點綴。暖心暖胃,營養滿分。早上喝一碗,精神都來了。
海參料理 Q & A
Q:發泡海參時,摸到表面有點滑滑黏黏的正常嗎?該怎麼辦?
A:嘿,碰到這種情況別緊張!這是蠻常見的,尤其泡到後面幾天。那是海參本身析出的膠質(是好東西!),但摸起來的確有點「咕溜」。只要確認: 1. 水質清澈沒有異味(發臭、酸味)。 2. 海參本身沒有出現潰爛或異常軟爛。 3. 換水時把這些黏液輕輕沖洗掉(不用搓,用水沖)。 通常沒問題。記得「容器絕對無油」、「冷藏」、「每天換水」這三原則,就能大大降低失敗率。如果真的不放心,最後汆燙步驟做好,也能有效去除異味。
Q:為什麼我做出來的海參,有時會縮得很小?感覺好浪費...
A:啊,這個我也遇過幾次,真的很心疼(尤其買的是貴參時)。海參縮水主要有幾個可能:
燉煮時間過長/火力過大:海參其實不耐長時間劇烈沸騰,尤其已經發泡好的。像燉雞湯,我都最後30-40分鐘才放,小火慢煨。大火猛滾很容易讓它回縮變硬(膠質過度收縮)。燉湯或燴煮時,記得「小火」、「後放」原則。
遇到酸性物質:煮海參時,盡量避免過早或過多加入醋、番茄、檸檬這類酸性強的調料。酸會讓海參的蛋白質收縮變硬。像涼拌海參,醬汁含醋和檸檬汁,但海參只是汆燙後冰鎮,並未在高溫下與酸長時間接觸,所以問題不大。
海參品質或發泡不完全:如果買到品質差的參,或是發泡時間不夠、中間還有硬芯,在烹煮過程中就容易劇烈收縮。所以說挑好參、發透參是基礎功!
Q:聽說海參營養價值很高,到底好在哪裡?素食者有什麼替代品可以吃到類似營養嗎?
A:沒錯,傳統中認為海參是滋補上品。現代營養學來看,它的優點確實不少:
優質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非常低。
特有活性物質:像海參皂苷(研究顯示可能有調節免疫、抗疲勞等潛力)、海參黏多醣(跟膠質有關,對關節、面板保濕可能有益)。
豐富礦物質:鈣、鐵、鋅、硒等含量都不錯。
低膽固醇:這點對心血管保養有優勢。 至於素食朋友想吃類似口感和部分營養(特別是膠質),可以考慮:
珊瑚草(海燕窩):天然海洋植物,口感脆中帶Q,富含植物性膠質(海藻多醣)、礦物質。做成涼拌或甜湯都不錯。
桃膠/雪燕:植物分泌的樹脂,泡發後晶瑩剔透口感滑Q,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常搭配紅棗、枸杞燉甜湯。
品質好的素花枝/素海參:用蒟蒻、大豆蛋白等製成,口感上可以模擬,但營養成分當然跟真實海參不同。 所以說,海參料理的價值,不僅在美味,也在那份獨特的滋養。無論葷素,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食材,吃得開心又健康最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