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在臺北永康街那間小小甜點工作室,咬下號稱用米做的蛋糕時,心裡那種「蛤?!」的感覺嗎?老實說,我那時滿滿的懷疑。米?不就是煮成飯、磨成漿做碗粿那個?怎麼可能做成細緻的蛋糕?結果那一口下去,整個顛覆我的認知!米蛋糕它不是傳統蛋糕那種濃鬱到化不開的甜膩,而是一種帶著陽光穀物香的溫柔,口感細細綿綿的,卻又有一點點可愛的Q彈勁兒,吃完嘴裡留下的居然是清爽感,舌頭完全不會覺得黏膩或沉重。這真的開啟了我對「甜點」的另一種想像空間。
目錄
為什麼這陣子米蛋糕在臺灣悄悄紅起來?我覺得第一個打中的點絕對是「無麩質」。身邊好多朋友這幾年才發現自己對麩質敏感,吃了麵粉製品就脹氣不舒服,嚴重的甚至會面板過敏。看著他們以前只能望著櫥窗裡的甜點嘆氣,現在終於可以大口享受甜點的快樂,那個笑容真的不一樣!我自己呢,坦白說沒這困擾,但我非常喜歡吃完米蛋糕後那種「身體沒有沈重感」的清爽。傳統蛋糕偶爾吃沒問題,但常常吃到一半就覺得「啊,夠了,有點膩」,米蛋糕卻能讓我不知不覺把整塊吃完還意猶未盡。
說到米的味道,那更是精彩!別以為只有一種「米味」。臺灣的好米這麼多,每種米磨出來的粉,賦予米蛋糕的靈魂都不同。蓬萊米(就是我們平常吃的梗米)做出來的蛋糕體最是蓬鬆柔軟;在來米(秈米)則是帶著一點點咬勁,做出來的口感特別紮實;糯米粉加進去,立刻賦予蛋糕那種迷人的QQ彈性。至於紫米、紅麴米這些,不只是顏色漂亮,更帶入天然的香甜和營養,做出來的視覺效果超療癒!
很多人會好奇,家裡沒有專業磨粉機,能自己做米蛋糕嗎?當然可以!我之前也是這樣想,覺得門檻很高。其實臺北迪化街、臺中建國市場、高雄三鳳中宮這些南北雜貨集中地,或是「米糧俱樂部」、「掌生穀粒」這些專賣好米的店,都有賣現磨好的各種蓬萊米粉、在來米粉、糯米粉,品質都相當不錯。選粉有個小訣竅:聞!新鮮的米磨出來的粉,有股乾淨、舒服的米穀香氣,絕對不能有油耗味。買回家後記得放冰箱冷藏儲存,香氣才不會跑掉。
講了這麼多,實在手癢想動手做做看了吧?跟大家分享兩款我實驗多次、成功率超高,而且風味截然不同的家常米蛋糕食譜。第一款走的是淡雅清香的原味路線,最能吃出米的純粹美好;第二款則是臺灣味的華麗變身,把我們熟悉的桂圓紅棗茶變成了溫柔的蛋糕。
蓬萊米香原味蒸蛋糕
食譜概念:
這款是我心中最經典的米蛋糕樣貌。不用烤箱,一個大同電鍋就能搞定!口感偏向日式舒芙蕾那樣雲朵般的輕柔蓬鬆,米香純淨優雅,吃起來零負擔。早上配杯熱茶或黑咖啡,簡直是完美的開始。
食材:
- 蓬萊米粉 150克 (這是蛋糕體鬆軟的關鍵!)
- 無鋁泡打粉 1茶匙 (不可省略,幫助蓬鬆)
- 雞蛋 3顆 (大顆的,室溫)
- 細砂糖 80克 (我用二砂,香氣更溫潤)
- 無糖優格 60克 (或牛奶也行,優格讓蛋糕更濕潤綿密)
- 無鹽奶油 40克 (微波溶化放涼) 或 植物油 40克 (如玄米油、葵花油)
- 鹽 一小撮 (提出甜味)
做法:
- 準備粉料: 把蓬萊米粉、泡打粉、鹽一起過篩到大碗裡。過篩很重要,粉會更細膩,攪拌時才不容易結塊。
- 打發全蛋: 另一個乾淨無油無水的大盆,打入全部雞蛋,加入細砂糖。用電動打蛋器開高速,打到蛋液顏色變很淺的鵝黃色,體積膨脹到約3倍大,提起打蛋頭畫8字,痕跡能停留幾秒不消失。這步是蛋糕蓬鬆的靈魂,一定要打發到位!(我常邊打邊想事情,回神發現差點打過頭,要留意狀態!)
- 混合濕料: 把放涼的融化奶油(或植物油)和無糖優格,輕輕拌勻。
- 溫柔混合: 將過篩好的粉類,分2-3次加入打發好的蛋糊中。這裡絕對要用「切拌」或「翻拌」的手法!像炒菜一樣,從底部往上翻,動作要快但輕柔,千萬不要畫圈攪拌,否則辛苦打發的泡泡會消光光,蛋糕就塌了。大致拌到看不見乾粉就好,不用完全均勻。
- 加入濕料: 把步驟3的奶油優格混合液,沿著刮刀倒入麵糊中,同樣用翻拌手法快速拌勻。麵糊呈現光滑、有光澤的狀態就停手。
- 入模蒸煮: 模具(我用6吋圓形活底模,或是耐熱玻璃盒也行)內壁抹薄薄一層油防沾(或鋪烘焙紙)。將麵糊從高處倒入模具中,輕震幾下震出大氣泡。大同電鍋外鍋放1.5米杯的水,放入蒸架,模具放上去。鍋蓋用筷子夾一個小縫(防止滴水破壞表面),按下開關蒸。
- 出爐冷卻: 開關跳起後,不要馬上開蓋!悶個10-15分鐘定型,再取出。用竹籤插入中心沒沾黏就熟了。稍微放涼後就可以脫模切塊享用。熱吃鬆軟如雲,冷吃Q彈感更明顯,都好吃!
桂圓紅棗暖香米蛋糕
食譜概念:
靈感來自冬天最愛的桂圓紅棗茶!把這溫暖熟悉的滋味,融入濕潤綿密的米蛋糕裡。黑糖的焦香、桂圓的甜潤、紅棗的天然甘味,配上米香,整個蛋糕散發著濃濃的臺灣古早暖意。不用懷疑,長輩們一定會愛這款!
食材:
- 蓬萊米粉 130克
- 糯米粉 20克 (增加QQ的口感)
- 無鋁泡打粉 1茶匙
- 雞蛋 3顆 (室溫)
- 黑糖 70克 (敲散或用食物處理機打細,風味更濃鬱)
- 桂圓乾 50克 (用米酒或溫水泡軟約15分鐘,擠乾切碎)
- 去籽紅棗 30克 (切小丁)
- 鮮奶 60克
- 無鹽奶油 50克 (微波溶化放涼)
- 鹽 一小撮
做法:
- 處理果乾: 桂圓乾泡軟切碎,紅棗去籽切小丁備用。(偷吃幾顆桂圓是必要的步驟!)
- 準備粉料: 蓬萊米粉、糯米粉、泡打粉、鹽混合過篩。
- 打發蛋糖: 雞蛋與黑糖放入盆中,用電動打蛋器高速打發,直到蛋糊濃稠泛白、提起畫8字不易消失(狀態同原味蛋糕)。
- 拌入粉料: 將過篩粉類分次加入蛋糊中,用刮刀快速輕柔地翻拌均勻至無乾粉。
- 加入奶油與果乾: 將融化放涼的奶油和鮮奶混合均勻,倒入麵糊中翻拌均勻。最後加入切碎的桂圓和紅棗丁,大致拌勻即可。
- 入模烘烤: 模具抹油或鋪紙。將麵糊倒入,輕輕震平表面。放入「已預熱」至170°C的烤箱中層,烘烤約35-40分鐘。(每家烤箱火力不同,建議30分鐘後密切注意,用竹籤測試中心無沾黏即熟。我第一次烤時表面有點過焦,後來蓋了鋁箔紙就完美了!)
- 出爐享用: 出爐後重敲一下震出熱氣,脫模放涼。溫熱時吃,黑糖桂圓香氣撲鼻,口感濕潤帶點Q,紅棗丁增添驚喜咬感,完全是秋冬療癒系甜點!
挑選你的米蛋糕靈魂伴侶:米種風味比一比
想做出不同風味的米蛋糕,關鍵在於你選用哪種米磨成的粉。下面這個表格幫你一次搞懂它們的個性:
米種/粉類 | 特性描述 | 適合做的米蛋糕型別 | 個人心得 |
---|---|---|---|
蓬萊米粉(梗米) | 口感最細緻、柔軟、蓬鬆,米香溫和淡雅 | 原味蒸蛋糕、蜂蜜戚風、草莓鮮奶油捲 | 新手友好款!怎麼做都不太會失敗,口感像雲。 |
在來米粉(秈米) | 口感較為鬆散、乾爽,帶有獨特米粒香氣 | 馬芬、磅蛋糕、布朗尼 | 做馬芬超讚!烤出來外酥內鬆,但單用口感偏乾,我常混蓬萊米粉。 |
糯米粉 | 黏性高、延展性好,賦予Q彈嚼勁 | 麻糬夾心蛋糕、起司年糕蛋糕 | 少量新增(10-20%)讓蛋糕有驚喜Q感,加太多會變麻糬! |
紫米/黑米粉 | 顏色深邃,營養價值高,有堅果穀物香 | 養生五穀蛋糕、優格乳酪蛋糕底 | 香氣特殊,搭配椰奶或堅果超對味,顏色美到捨不得吃。 |
為什麼我的米蛋糕吃起來像發糕?關鍵技巧解密!
失敗過幾次才發現,米蛋糕跟麵粉蛋糕在操作上有些「眉角」真的不一樣。分享幾個我慘痛(?)經驗換來的技巧:
- 粉一定要過篩!過篩!過篩! (講三次表示超重要) 米磨的粉沒有麵粉那麼細緻,容易結小顆粒。不過篩直接拌,烤完或蒸完保證吃得到沒化開的粉粒,口感會很扣分。我現在都過篩兩次,質地更均勻。
- 濕性材料比例不能太低。 米粉不像麵粉有筋性可以抓住水分。液體(蛋、奶、油、優格等)不夠的話,成品絕對乾、硬、粗,跟好吃的發糕還差得遠。食譜裡的液體量不要輕易刪減。如果覺得麵糊太稠(難以流動),可以「極少量」追加一點點牛奶或水調整。
- 打發雞蛋是蓬鬆的關鍵鑰匙。 特別是做全蛋打發的米蛋糕(像我上面分享的兩款),雞蛋打發的程度直接決定蛋糕是膨鬆還是扁塌。一定要打到蛋糊顏色變淺、體積明顯膨脹、畫8字不易消失的狀態。冬天蛋太冷不好打發,可以把打蛋盆坐在溫水(約40度)上加熱一下再打。
- 拌合手法要輕柔快速。 米粉做的麵糊比麵粉的更怕消泡。翻拌時千萬不能畫圈攪拌,要用切拌的方式(像炒菜,刮刀垂直切入麵糊,翻起底部往上的動作),快速完成拌合。看到拌勻就立刻停手,過度攪拌氣泡跑光光,蛋糕就硬實不蓬鬆了。
- 烘烤溫度與時間要調整嘗試。 米蛋糕烤溫有時要比麵粉蛋糕略低一點點(約降10度),時間可能要稍微拉長一點點。因為它沒有麵筋支撐,組織比較脆弱。我的經驗是表面上色到滿意程度後,如果怕烤焦,可以蓋上一張鋁箔紙繼續烤到中心熟透。多做幾次熟悉你家烤箱的脾氣就準了。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米蛋糕是不是儲存不久?其實沒這回事!完全放涼後用保鮮盒或密封袋裝好:
- 室溫: 1-2天沒問題(天氣太濕熱時,建議放冷藏)。
- 冷藏: 可儲存3-5天。冷藏後口感會變得比較Q實一點,直接吃或稍微回溫都不錯。
- 冷凍: 切片分裝好冷凍,可放1個月!要吃的前一晚放冷藏解凍,或是直接噴點水用烤箱/氣炸鍋低溫回烤幾分鐘,口感幾乎跟新鮮的一樣好。
米蛋糕 Q&A 時間
Q1:米蛋糕吃起來真的跟一般蛋糕一樣嗎?會不會有很重的米味?
其實不太一樣耶!好的蓬萊米做的米蛋糕,口感非常細緻綿密,但相較於麵粉蛋糕,它多了一點點微微的Q度和彈性,不是完全入口即化那種。至於「米味」,新鮮米粉做出來的是很溫和、清爽的穀物香氣,絕對不是你在吃白飯那種味道。反而吃完後覺得很舒服,口中很乾淨,沒有傳統蛋糕那種厚重的奶油甜膩感殘留。第一次吃可能會覺得「口感有點特別」,但通常第二口就會愛上那種清爽無負擔的感覺!
Q2:自己做米蛋糕,一定要買很貴的磨粉機嗎?
完全不用!除非你立志天天做、大量做,不然真的不需要投資磨粉機。前面提過,現在很多地方都能買到現磨的新鮮米粉(迪化街、建國市場、三鳳中宮是寶庫!),或是網路上也有不少臺灣在地小農品牌在賣品質很好的各種米穀粉(像「米糧俱樂部」、「米通訊」這些我都買過)。重點是選購時注意包裝完整、標示清楚來源、聞起來有舒服米香沒有油耗味,買回家後記得冷藏儲存就好。自己做米蛋糕的門檻其實不高。
Q3:米蛋糕的熱量是不是比較低?減肥可以吃嗎?
嗯...這個問題要誠實回答。米蛋糕主要的成分還是米(澱粉)、糖、蛋、油(奶油或植物油)。從熱量數字上來看,它「不一定」比傳統麵粉蛋糕低非常多(要看糖油比例)。它最大的優勢在於:
- 無麩質: 對麩質敏感的人可以安心吃。
- 較好消化: 米製品的分子結構和麵粉不同,許多人吃了比較不會脹氣或身體沈重。
- 升糖指數(GI值)可能較低: 相較於精製麵粉,全米磨製保留更多營養,對血糖波動可能相對友善一點(但糖放很多還是會飆血糖喔!)。
- 負擔感較輕: 口感清爽不黏膩,通常不會引發想吃更多的衝動。
所以,說它是「減肥聖品」太誇張,但作為一個相對無負擔、能滿足口腹之慾的甜點選擇,米蛋糕確實是很不錯的!適量享用最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