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覺得,院子裡的那幾棵柏樹,就像老鄰居一樣可靠。它們不像玫瑰那樣需要精心伺候,也不像草花那樣開完就謝。每天早晨推開門,看見那片沉穩的綠意,心裡就踏實不少。記得剛搬到這裡時,鄰居阿伯送我兩棵小側柏,說是「種下去就不用管啦」。那時我還半信半疑,現在想想,他老人家真是經驗之談。二十年過去,當初的「小不點」已經長得比我還高,經歷過幾次颱風也安然無恙,這份韌性,實在讓人打從心底佩服。
目錄
品種分類:認識常見的綠色夥伴
臺灣常見的柏樹種類不少,各自有鮮明的特點。新手常容易搞混,像我就曾經把扁柏當成真柏養了很久(結果發現它長得特別慢)。說真的,選對品種真的差很多,特別是空間有限的話。
先來看看家裡陽臺或小花園適合的吧:
- 真柏(臺灣肖楠): 這簡直是盆栽界的寵兒!它的葉片細密,枝條柔軟容易造型,是做盆景的好材料。我書房窗檯那盆小真柏,跟了我快十年,雖然長得慢,但那份蒼勁感是速成植物比不了的。缺點嘛… 價格真的不太親民,小苗就要好幾百。
- 龍柏: 它的螺旋狀枝條超有辨識度,像青龍盤旋而上。我發現它特別耐修剪,很適合塑造成各種幾何形狀(圓柱、螺旋塔都行)。庭院裡當綠籬或焦點樹都不錯,算是很「聽話」又好養的品種。
- 側柏(又名金鐘柏): 這大概是我最推薦給新手的!生長快速,適應力超強。我家門口那排側柏綠籬,幾乎沒怎麼特別照顧,颱風過後稍微扶正就好。有些品種葉子帶金黃色(黃金側柏),陽光下特別亮眼。不過要注意,它長得快,得勤快點修剪喔!(澆水頻率:每週1-2次,視天氣而定)
空間夠大的話,氣勢派的選擇就多了:
- 扁柏(臺灣紅檜、黃檜): 這可是臺灣的珍寶!深山的巨木林相裡常見它們的身影。葉片背面有明顯的白粉帶(氣孔帶),摸起來質感很特別。實話說,在平地種扁柏挑戰不小,它喜歡涼爽潮濕的山區環境。我家後院那棵,夏天總得幫它多遮陰噴水,長得也慢,但那份莊嚴感是無可取代的。
- 肖楠(臺灣翠柏): 葉片揉碎有股獨特的清香(有人說像檸檬或芭樂),很好聞。木材更是珍貴。在庭院中作為主景樹很適合。它也需要類似扁柏的環境,平地栽種要更費心照料濕度和遮蔭。
品種 | 別名 | 最佳環境 | 生長速度 | 推薦用途 | 新手友善度 | 特殊魅力點 |
---|---|---|---|---|---|---|
真柏 | 臺灣肖楠 | 半日照、通風佳 | ★★☆☆☆ 慢 | 頂級盆景、點景樹 | ★★★☆☆ | 細密葉叢、歲月蒼勁感 |
龍柏 | - | 全日照至半日照 | ★★★☆☆ 中 | 造型樹、綠籬、主景樹 | ★★★★☆ | 獨特螺旋枝條、耐修剪 |
側柏 | 金鐘柏 | 全日照、耐旱 | ★★★★☆ 快 | 綠籬、屏障樹、防風 | ★★★★★ | 強健耐操、金黃品種亮眼 |
扁柏 | 臺灣紅檜、黃檜 | 冷涼潮濕、半遮蔭 | ★★☆☆☆ 慢 | 大型主景樹、紀念樹 | ★★☆☆☆ | 雄偉巨木感、葉背白粉帶 |
肖楠 | 臺灣翠柏 | 冷涼潮濕、半遮蔭 | ★★☆☆☆ 慢 | 主景樹、芳香植物 | ★★☆☆☆ | 葉片清香、木材珍貴 |
形態特徵:細看那些迷人的細節
柏樹的長相,真的很有個性,不是那種千篇一律的綠。
葉子就夠你仔細瞧好一陣子。大多數柏樹的葉子都是細小的鱗片狀,密密麻麻地貼著枝條生長,像給樹枝穿上一件緊密的綠色毛衣。摸起來硬硬的,角質層很厚(這大概就是它們抗旱的秘密武器吧)。仔細看,不同品種的鱗葉排列方式也不同,像側柏的鱗葉是十字對生,整齊得不得了;龍柏的則常呈現扭轉的狀態。
樹形更是變化多端。年輕的柏樹常常是漂亮的圓錐形或尖塔形,像個規規矩矩的小衛兵。隨著年紀增長,樹冠會逐漸變得開闊,特別是像扁柏、肖楠這種大型樹種,老了之後枝條會平展甚至微微下垂,顯出莊嚴的氣勢。至於那些被拿來做盆景的真柏、偃柏,經過人工蟠扎修剪,更是千姿百態,或蒼勁古拙,或飄逸瀟灑。
樹皮也值得一看。幼樹的樹皮通常比較光滑,顏色也淺。隨著樹齡增長,樹皮會逐漸增厚、開裂。側柏、扁柏的老樹皮會有著深刻的縱向溝裂,顏色變成深褐色或紅褐色,用手摸上去粗粗硬硬的,寫滿了歲月的痕跡。這種質感,是模仿不來的。
球果是柏樹繁衍後代的器官。它們通常不大,圓球形或橢圓形,木質化,成熟時會裂開,裡面藏著帶翅的小種子。不同種類的柏樹,球果的形狀、鱗片數目、成熟時間都不太一樣,這也是分類的重要依據。記得第一次看到真柏小小的圓球果掛在枝頭,還以為是什麼特別的裝飾品呢!
生長習性:給它們喜歡的,它們就回報你滿眼綠
想把柏樹養好,摸清它們的「脾氣」很重要。說它們好養,是相對的,亂種一通一樣會出問題。
陽光絕對是關鍵!幾乎所有的柏樹都是標準的陽性植物。它們渴望充足的日照(至少每天4-6小時的直射光)。光照不足,枝條會變得稀疏、細弱,葉色也不夠濃綠,整體看起來病懨懨的,還更容易生病蟲害。我家院子角落那棵早年種在樹蔭下的側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長得瘦長又沒精神,後來移栽到陽光充足處才恢復元氣。
土壤的選擇要點在於排水性。柏樹的根系超級怕悶濕!積水是爛根的頭號殺手。它們喜歡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介質。地栽的話,如果原生土壤是黏重的黃泥土或紅土,記得一定要挖大坑,混入大量的粗砂、碎石或腐熟的樹皮屑、椰纖來改善排水性。盆栽的話就更嚴格了,我的配方通常是:粗赤玉土 + 細顆粒火山石 + 少量腐熟松鱗片 (比例大約 6:3:1),底部排水孔一定要夠大,墊上碎瓦片或網子防堵塞。千萬別用那種保水性超強又黏糊糊的園藝培養土!
溫度方面,大多數常見的柏樹品種適應力都很廣,能忍受臺灣夏天的高溫(當然,持續酷熱時適當遮蔭或噴水降溫更好),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平地冬天通常沒問題。不過像真柏(臺灣肖楠)、扁柏、肖楠這些原生於中高海拔的種類,其實更偏好涼爽的環境。平地夏天對它們來說太熱了,容易生長停滯或葉尖焦枯。我試過夏天用遮陽網幫後院的肖楠擋西曬,效果不錯。
水分的原則是:寧乾勿濕。柏樹相當耐旱,尤其地栽成株後,根系扎得深,通常靠天然雨水就夠了。盆栽則需要監控盆土乾濕,我的習慣是等表土乾到發白,甚至盆子明顯變輕了,再澆透。絕對不要讓盆底長期積水!夏天澆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避開中午高溫。冬天則要減少澆水頻率。颱風季過後,如果樹穴積水,記得要趕快疏通排水。
栽培技術:動手照顧的關鍵眉角
養柏樹,說簡單也簡單,說講究也可以很講究。掌握幾個要點,就能讓它們健康茁壯。
種植時機與方法:
- 最佳時間: 最適合移栽或地植柏樹的時間是春天回暖後(約2月底至4月)或是秋天涼爽時(10月至11月)。避開酷熱的盛夏(7-8月)和寒冷的嚴冬(1月寒流來時)。
- 挖穴與介質: 地栽挖的樹穴要比原來的土團(或容器)大上至少1.5到2倍寬,深度則差不多或稍深一點點即可(別太深!)。挖出來的黏土要捨得換掉或大量混合疏鬆透氣的改良材料(如碎石、粗砂、腐熟有機質)。盆栽則選排水孔多、大小適中的盆(別急著用大盆),同樣填入排水良好的混合介質。
- 種植深度: 超級重要!根頸部(根和莖交接處)一定要露出土面。種得太深,樹幹基部長期悶濕,特別容易感染腐爛病。種好後,把植株稍微向上提一提,讓根系自然舒展,再填土壓實。
- 澆定根水: 種下去後立刻澆一次透水(直到水從盆底或樹穴周圍大量流出),幫助土壤與根系密接。
日常養護重點:
- 澆水: 這是最常出錯的地方!再次強調原則:見乾見濕,澆則澆透。用手指戳入土中約2-3公分深,感覺乾燥了再澆。澆水時要慢澆,讓水慢慢滲透整團土壤,直到水從盆底流出或樹穴周圍濕潤。避免只澆表面一點點。夏季高溫乾旱期需要增加頻率,冬季則大幅減少。
- 施肥: 柏樹需求不大,薄肥勤施是王道。
- 時機: 主要在生長季(春、夏、初秋)進行。冬季和盛夏高溫期(>32°C)停止施肥。
- 種類: 均衡型的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魔肥)或顆粒狀有機肥(如臺肥生技5號有機質肥料)最安全方便,撒在土表即可。如果想促進生長,可在春秋生長旺盛時,偶爾施用稀釋的液肥(如花寶2號或觀葉植物用液肥),濃度要比包裝說明再稀釋一倍以上,一個月頂多1-2次。切記氮肥(N)別過量,否則葉子會過於嫩綠柔弱,反而降低抗性。
- 修剪與造型:
- 目的: 控制株型、促進內部通風透光、去除病弱枝、進行藝術造型(如盆景)。
- 時機: 輕度整型修剪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避開嚴寒酷暑)。強度修剪或造型最好在休眠期末期到生長萌動前(約1月底至3月)進行,此時樹液流動較慢,對樹體傷害較小,也利於觀察骨架。避免在盛夏或深冬進行大剪。
- 方法:
- 疏剪: 剪掉過密、交叉、重疊、向內生長的枝條,以及病弱枯枝。目標是讓樹冠內部也能通風透光。
- 短截: 將過長的枝條剪短,促進分枝或控制大小。注意別剪到完全沒葉片的老枝(光禿枝),這種枝條通常不易再萌發新芽(真柏除外)。
- 摘心/摘芽: 在生長季,用手或小剪刀掐掉新梢頂端嫩芽,可以促進側芽萌發,讓枝葉更茂密。盆景維護常用。
- 柏樹修剪心法: 修剪時心裡要有個目標樹形。下刀前多看幾眼,想好再剪。每次修剪量不要超過總葉量的1/3比較安全。鋒利的工具是必須的,鈍剪刀造成的傷口難癒合。對於盆景或造型樹,鐵絲蟠扎是塑形的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別勒得太緊傷到樹皮,也要定期觀察鬆綁。
繁殖方式:
- 扦插: 這是家庭園藝繁殖柏樹最常用、成功率也較高的方法。
- 時間: 春秋兩季為佳。
- 插穗: 選取當年生或一年生、健康粗壯的枝條頂端,長度約10-15公分。基部切口要平整(用鋒利刀片)。
- 處理: 去掉下半部約1/3到1/2的葉片。可以沾點生根粉(如發根素),提高成功率(但不是絕對必要)。
- 介質: 乾淨無菌、排水極佳的介質,如純河沙、蛭石、珍珠岩或混合赤玉土細粒。
- 環境: 插好後澆透水,放在明亮但無直射強光處(如樹蔭下或遮光50-70%的網室)。保持介質微濕但不積水,空氣濕度高些(可以用透明塑膠袋罩住保濕,但要定期通風)。耐心等待,生根通常需要一兩個月甚至更久。看到有新芽冒出通常是生根的徵兆。我試過扦插側柏,成功率有六七成,真柏就難多了。
- 播種: 新鮮採集的成熟種子較有機會發芽(陳年種子發芽率低)。播種前通常需要低溫層積處理幾個月來打破休眠(模仿自然環境中的冬季)。過程較長,適合有耐心或想培育大量實生苗的人。實生苗變異性大,要培育出特定品種的優良性狀需要時間和技術。
- 高壓/空中壓條: 對於難以扦插生根的品種(如某些大型扁柏、老樹)或想直接獲取較大植株時使用。方法是在健壯枝條上環狀剝皮,包覆濕潤水苔或培養土,誘導生根。成功率高但操作較繁瑣,需要時間(數月至一年不等)。
常見病害:早發現早治療,保住綠色夥伴
柏樹雖然強健,但在環境不適或照顧疏忽時,還是會生病生蟲。及早發現和處理是關鍵。
病害:
- 枝枯病(赤枯病): 這是我在濕熱季節最常遇到的麻煩!受感染的小枝條會從頂端或某一段開始變黃、轉紅褐色,然後乾枯死亡,像被火燒過一樣。枯枝上可能看到細小的黑色小點點(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潮濕悶熱、通風不良、樹勢衰弱時特別容易爆發。
- 怎麼辦?
- 立刻剪除所有病枝!而且要剪到病斑下方健康的部位(至少要往下多剪5-10公分)。剪下來的病枝一定要馬上清理掉(燒掉或丟垃圾桶,別堆在園子裡)。
- 加強通風透光,修剪過密枝條。
- 改善排水,避免土壤過濕。
- 雨季來臨前或發病初期,可以噴灑廣譜性殺菌劑預防或治療(如:貝芬菲克利、鋅錳乃浦、撲克拉錳等,務必仔細閱讀說明書安全使用)。噴藥時要仔細,枝葉都要噴到。
- 怎麼辦?
- 根腐病: 這是最致命也最棘手的一種!通常由多種土壤中的病菌(如疫病菌、鐮孢菌)引起。主因是土壤排水長期不良、澆水過多或種植過深導致根部窒息腐爛。初期表現為生長停滯、新葉變小、葉色失綠(黃化),嚴重時整株葉片快速枯萎、枯死。拔出根系會看到變黑、腐爛、一捏就碎,沒有健康的白色新根。土壤可能有異味。
- 怎麼辦?(發現得早或許有救)
- 立刻停止澆水!檢查種植深度是否過深。
- 如果是盆栽,脫盆檢查根系。把所有發黑腐爛的根全部剪乾淨(有時要剪到只剩主根)。
- 用乾淨的介質換盆種植(舊土丟棄)。介質一定要超級透氣排水(甚至可以多用顆粒)。
- 澆水時加入預防性的殺菌劑(如:稀釋的亞託敏、賓克隆等灌根)。
- 將植株移到陰涼通風處緩苗,避免強光直射。此後嚴格控制澆水。救活的機會大概五成,看爛根程度。
- 怎麼辦?(發現得早或許有救)
- 銹病: 某些柏樹(如圓柏)是一些農作物(如梨樹、蘋果樹)銹病病菌的中間寄主,會出現黃色或褐色的小斑點或瘤狀物(病菌的冬孢子角)。在臺灣,如果附近有果園,比較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 怎麼辦? 主要是移除病枝減少病源。避免在果園附近種植特定的中間寄主柏樹品種(如圓柏)。嚴重時可噴灑殺菌劑(如三泰芬)。
蟲害:
- 介殼蟲: 柏樹上最常見、也最頑固的害蟲!尤其是圓盾介殼蟲和褐圓介殼蟲。它們會吸附在枝條、葉片上(尤其葉背、葉基處),吸食汁液,造成樹勢衰弱、葉片黃化。嚴重時枝條上密密麻麻一片,還會分泌蜜露引來螞蟻和煤煙病。它們有硬硬的殼,藥劑不易穿透。
- 怎麼辦?
- 初期數量少時,用牙刷沾肥皂水或酒精,仔細刷除 最環保有效(雖然費工)。
- 若數量多,在若蟲孵化期(殼還軟的時候)噴藥效果最好。藥劑選擇含礦物油的窄域油、或含有機磷類(如馬拉松)、益達胺類(如達特南)的藥劑。噴藥務必仔細,葉背、枝條縫隙都要噴到,可能需要多次噴灑(間隔7-10天)。
- 平時多留意葉背,早發現早處理。
- 怎麼辦?
- 紅蜘蛛(葉蟎): 高溫乾燥時容易爆發。體型極小,肉眼不易看見,常聚集在葉背吸食汁液。受害葉片會出現灰白色或黃白色細小斑點,逐漸失去光澤,嚴重時葉片變灰白、乾枯脫落。對著光看或搖動枝條在白色紙上觀察,可以看到紅色或黃綠色的小點在動。
- 怎麼辦?
- 增加環境濕度(如對著葉背噴水)能有效抑制。
- 噴灑殺蟎劑(如:畢芬寧、芬普尼、或含有機錫的藥劑)。紅蜘蛛容易產生抗藥性,不同作用機制的藥要輪流使用,噴灑務必仔細周到(葉背是重點)。
- 怎麼辦?
- 蚜蟲: 春季嫩梢萌發時比較容易發生。一群綠色或褐色的小蟲聚集在嫩梢、嫩葉背面吸汁液,也會分泌蜜露引來螞蟻和煤煙病。造成嫩葉捲曲、生長受阻。
- 怎麼辦? 通常數量不多,用水柱沖掉,或噴灑肥皂水、窄域油。嚴重時可噴施吡蟲啉、賽速安等藥劑。一般來說對柏樹威脅較小。
害蟲名稱 | 危害部位 | 肉眼可見特徵 | 危害症狀 | 好發時期 | 推薦防治方法 |
---|---|---|---|---|---|
介殼蟲 | 枝條、葉背、葉基 | 褐色/白色小突起硬殼,不易剝落 | 樹勢衰弱、葉黃、枝條覆蓋黏膩分泌物,引螞蟻煤煙病 | 全年,春夏季嚴重 | 1. 初期:酒精/肥皂水+牙刷清除 2. 若蟲期噴藥(窄域油+達特南) 3. 保持通風 |
紅蜘蛛 | 葉背 | 極細小紅/黃點(需細看或搖枝) | 葉麵灰白斑點、失綠、無光澤,嚴重時葉片乾枯 | 高溫乾燥季節 | 1. 葉背噴水增濕 2. 噴專用殺蟎劑(輪流使用) 3. 避免環境過乾 |
蚜蟲 | 嫩梢、嫩葉背 | 群聚綠色/褐色小軟蟲 | 嫩梢捲曲、生長受阻、分泌蜜露 | 春季新芽萌發時 | 1. 強力水柱沖刷 2. 噴肥皂水/窄域油 3. 嚴重時噴吡蟲啉 |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保持植株通風透光、排水良好、樹勢強健,是最根本的防病防蟲之道。定期檢查(特別是葉背、枝條基部這些隱蔽處),發現問題立刻處理,通常不會造成大災害。還記得我剛開始種時,一看到蟲就緊張兮兮噴藥,後來才發現有時候問題出在太濕或不通風,環境改善就好了。這經驗可是用幾棵小苗換來的!
Q&A:柏樹養護快問快答
問:我剛買了一盆小柏樹盆栽放在辦公室,為什麼一直掉葉子?(最常見新手疑問!)
答:辦公室環境對柏樹通常太勉強了!關鍵問題通常是:光線不足(辦公室光線遠不夠)、空氣不流通(悶)、還有澆水習慣不當(可能太常澆或一次澆太多)。柏樹是戶外植物,需要充足陽光和流通空氣。辦公室養護難度很高,容易掉葉枯死。真心建議放在光線好的陽臺或窗邊,別放室內。
問:柏樹需要每天澆水嗎?怎麼判斷該不該澆?
答:絕對不用每天澆水!這是許多柏樹被「愛死」的原因。關鍵是「看土」而非「看日曆」。手指插入土中約一個指節深(2-3公分),感覺乾燥了,再澆水。盆栽的話,提起來感覺變輕很多也是一個指標。澆水則務必「澆透」,直到水從盆底大量流出。寧可讓它稍微渴一點點,也別讓它整天泡在水裡!
問:我家柏樹靠近底部和內側的葉子變黃變枯,正常嗎?
答:這種情況要分開看。如果是樹冠內側、不見光的老葉子,隨著時間自然老化脫落,這是正常的生理代謝,不用太擔心,清理掉就好。但如果是外圍新葉、頂端嫩枝大量發黃枯死,或者連著枝條一整段枯掉,那就不正常了!很可能是得了前面提到的「枝枯病」、根部出了問題(積水爛根)、或者遭受嚴重的蟲害(如介殼蟲大爆發)。這時就需要仔細檢查,找出真正原因對症下藥了。